7月23日9時,重慶大學青筑響巖實踐團來到四川省綿陽市響巖鎮中峰村進行交流座談。響巖鎮中峰村村主任房興友、村支書馮文黎、黨總支副書記鞏定兵及重慶大學青筑響巖實踐團各成員一同出席此次座談會。
會議伊始,房興友主任首先代表中峰村對實踐團一行表示歡迎,并向實踐團成員詳細介紹了響巖鎮與中峰村基本情況。房主任指出響巖鎮為水庫移民鎮,由十個行政村和一個村委會組成,村內婦女、老人居多,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村中缺乏青壯年勞動力。中峰村由三個古村落合并而成,人口數量為全縣第一,約1300人,共有465戶,黨員52人,其中脫貧戶84戶。

實踐團與響巖鎮中峰村村主任等人開展見面會
接著房主任與馮書記還從響巖鎮的農業、教育、扶貧工作、人才現狀、人文保護、和醫療改革等方面向實踐團進行介紹。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后,在國家鎮府的大力幫扶下,中峰村依靠李子、桃子、藥材、生豬代養和蜂蜜等產業逐步脫貧。目前蜜桃與核桃種植已經能夠獨立完成嫁接環節以培育良種環節,其蜜桃采摘環節采取套袋處理并進行錯峰摘取,此舉不僅減輕了村民的采摘壓力,也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產品滯銷問題。為應對支柱產業蜜桃保質期較短,抗壓能力較弱等自身條件限制,中峰村正合力規劃改善蜜桃產業結構,計劃引進蜜桃加工廠,探索蜜桃釀酒新型模式,面向全市招商引資,逐步完成蜜桃產業產銷一體化建設。
談及脫貧攻堅道路,響巖鎮翻天覆地的變化使房書記熱淚盈眶。他表示,響巖鎮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鎮,腳踏實地一心為人民做實事的好干部卻不在少數。其中,原鎮書記劉鵬同志僅用一年半的時間,就從蜜桃產業、旅游業、房屋建設等多方面入手,使響巖鎮的基礎設施與鄉鎮規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會談進入尾聲,部分實踐團成員跟隨鞏副書記來到檔案室查閱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相關文件。一份份調研問卷,一冊冊脫貧名單,鞏書記翻閱是那么的嫻熟自然,因為每一份都是他們用心整理出來的。基層黨群工作與學生工作,兩個看似無關的東西實踐團成員卻和鞏書記相談甚歡。“工作難免十全十美吧,有人贊賞也肯定有人非議,為愛發電,問心無愧!”
實踐團翻閱中峰村扶貧檔案

鞏定兵副書記向實踐團成員介紹村脫貧、防返貧等方面所作舉措
鞏書記強調,在時代的風口浪尖上,中峰村機遇與挑戰并存。黨員干部需要及時從脫貧的舒適圈中走出來,加強產業革新,推動文旅產業等的發展。堅持“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基本戰略,加強對外合作,優化人才引進體系,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加強環境與文化保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以促進中峰村的綜合振興。

實踐團與村主任等人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