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展社會實踐教育,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貴州農業職業學院機電與城建系組織了“點點螢光,照亮夢想”支教志愿服務活動。支教活動過程中的教育是相互的,當志愿者們面對孩子們天真的笑臉,面對他們收獲知識的快樂,面對他們成長的感悟,志愿者們也實現了自我的價值.
朗讀課上,志愿者們帶著同學們一起朗誦《紅領巾》表達他們的愛國之情,通過朗誦時的語氣將自己的情感表現出來,并通過不斷的交流逐漸提高同學們的文化水平,推動思維的靈活、邏輯的發展、智力的提高。
數學課上,志愿者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制定了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讓同學們開啟不一樣的數學之旅。現場出題讓同學們到講臺上進行解題,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英語課上,志愿者老師將字母歌和音樂視頻、簡筆畫、手勢舞、自然拼讀相結合,學習會更加積極主動。針對于有些底子薄弱的同學,志愿者老師會對他們深入關注,或者讓會的同學教他們,幫助同學同時提升自己。
教學結束后,志愿者們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了家訪。調查發現大多家長對“雙減”政策都不太了解,其次是對孩子的教育不足。大部分是家長們文化水平不夠和工作原因不能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學習輔導,孩子成績不理想,家長就不敢與老師進行交流,孩子的學習進入了惡性循環。
通過調查結果,志愿者們更改了教學計劃。志愿者老師利用下午時間,輔導學生暑假作業,針對不同年級和學生的特點,制定了個性化的輔導計劃。支教團隊根據同學們的作業進度開展思維訓練,針對性的幫助孩子們改變對學習的態度,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支教,帶去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愛與關懷。與孩子們溝通交流,讓他們感受到了心的溫暖;與孩子們開心玩樂,讓他們擁有快樂的體驗;與孩子們教學互動,讓他們更能體會學習的樂趣。對參與支教的大學生來說,也能夠在支教的過程中釋放和強化自身的社會責任感,不忘初心,將愛傳承。
撰稿:楊韋蘭、梁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