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非遺文化,弘揚民族精粹
從街頭小巷到國際舞臺,從家長里短到改革開放,鳳陽花鼓歷經600多年風雨,在代代傳承中不斷創新、與時俱進,將一首首花鼓曲調傳響大江南北。
為了積極傳承非遺文化,感悟紅色經典,讓更多學子參與到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中,2023年7月10日,滁州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赴鳳陽縣調研鳳陽花鼓實踐分隊開始通過實地走訪,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當地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傳承精神。
通過走訪當地的鳳陽花鼓大劇院和鳳陽文化館,實踐小隊了解到鳳陽花鼓起源于明代,亦稱“花鼓小鑼”、“雙條鼓”,是融曲藝、歌舞于一體的民間藝術,以曲藝形態的說唱表演最為重要和突出,即由二人組成搭檔,邊舞邊歌,后來隨著民間藝人的腳步走遍各地。新中國成立后,受到周總理的高度贊揚,稱它為“東方芭蕾”,因為鳳陽花鼓的藝術影響,鳳陽縣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中國曲藝之鄉”,它的藝術魅力享譽海內外。
在走訪活動結束后,實踐小隊在當地又先后展開了非遺知識宣講和問卷調研等實踐活動,通過以上活動,我們可以了解到,當地政府通過建立相關博物館、文化館和大量傳習基地進一步保護和傳承花鼓,同時鳳陽花鼓在當地已經不單單停留在藝術層面,而是與當地居民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如健身操,韻律操等等,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
鳳陽花鼓作為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價值,其傳播與傳承不容忽視,近年來,鳳陽花鼓不斷結合新時代下的創新意識,將花鼓文化傳播給更多熱愛民間藝術的人,延續花鼓韻味,有力地傳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