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路,有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樂趣;有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美麗;有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的清秀。更重要的是我們,2023年度“七彩假期”學海引航“愛心啟航團遠赴安徽省阜陽市臨泉市廟岔鎮鄉村支教之行,正式啟動!為什么而去?答案很多。最重要的原因是:為祖國和人民奉獻青春的無悔志向!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廣大志愿者奉獻愛心的重要渠道。
圖為廟岔鎮第一小學李林校長、袁媛書記為此次三下鄉隊伍開展開班儀式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
——至誠至堅的理想信念安徽省阜陽市臨泉市廟岔鎮地理條件特殊,處于河南省與安徽省的交界處。曾幾何時,這里是毒品泛濫的重災區,在當地政府和公安部門的不懈努力下,這種情況終于得以緩解。后又在當地民警,學校,學生家長多方配合下,這種禁毒思想逐漸深入民心。由于當地特殊的社情和民情,又對其當地經濟、教育等多方面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國家主席習近平說過:“抓發展得先抓孩子,科教興國是全面落實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的思想”,而本次的目的地則為此等特殊地域的廟岔鎮第一小學。
廟岔鎮第一小學的前稱是廟岔鎮中心小學,又名何店小學,是一名古老又年輕的學校。她有著優良的傳統又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胸懷鄉村振興的理想信念,安徽理工大學莘莘學子積極響應號召,一支由16人組成的志愿服務隊伍,躊躇滿志,為進一步解決當地遺留下的歷史問題、推動社會主義建設奉獻了激情與青春。心有所信,方能行遠。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更需要堅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奮斗。
圖為安徽理工大學志愿服務隊伍與廟岔鎮第一小學在校全體師生合影留念
守望相助,美美與共
——涓涓傳遞的愛心善意“不以善小而不為,一滴水,也能映出四海五洲。搭把手,搭上一把手,人生旅途一起走……”只有50字歌詞的“《搭把手》——獻給志愿者的歌”,道出志愿服務友愛互助的質樸真情。下面,我將簡單述說一下我們近兩日的工作情況。
我們主要的工作內容共分為七個板塊,分別是思想引領示范活動、文明生活示范活動、身心成長示范活動、科技創新示范活動、快樂學習示范活動、藝術素養示范活動、文化傳承示范活動。第一天,隊員們為一年級的同學們開展了學習祖國旗幟、認識少數民族,傳唱志愿服務歌曲等系列活動。在志愿者隊員的引領下,同學們全神貫注地學習著新知識,積極活躍地回答問題發表見解。第二天,給二年級的同學們開展文明生活主題教育活動,包括講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如何節約用水和電力、以及如何保護環境等內容。此外,他們還組織了游戲和互動環節,通過趣味的方式培養孩子們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我們也在與孩子們的交談中更加熟識了這個“林花著雨胭脂落,水荇牽風翠帶長”的地方。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我們的心田也是一片欣欣向榮。
圖為一年級學生認真聽課并勇躍舉手發言
聞令而動,向需而行
——義無反顧的責任擔當“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回望來路,志愿服務在中國從萌芽到興盛的發展歷程,與中國社會的變革進步緊密相連。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守好“三農”基本盤至關重要、不容有失。
2023年的今天雖沒有“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的惶恐,但處于這個時期的農村仍面臨著許多尖銳的問題。留守兒童、教育資源的短缺、禁毒教育等問題仍然不得不讓我們不謹慎前行。時代的召喚下,我們必將肩負復興中國之重任!
回首歷史,立足當下,展望未來,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該擔負起建設祖國建設家鄉家鄉的重任。我們必當不忘初心,潛心學習,砥礪前行,努力在各方面發展,為中華的崛起而讀書,爭做時代棟梁,將來在祖國需要我的時候可以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