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日上午,合肥工業大學調研團隊在古建筑保護人員的帶領下,一同前往茂林尚友堂柒坊和進行古建筑的實地調研。
尚友堂建于清乾隆年間,主體建筑一進七間,坐北朝南。團隊在相關人員的帶領下,對尚友堂的花磚門墻、門窗鏤空花雕、白石門坊等多處代表當地典型古建筑特色的設計進行分析學習。尚友堂年代久遠,持續了四代五世同堂綿延九代。調研團隊在走訪的過程中,也在探討如何能讓當地典型特色的古建筑群能夠流傳保存更久。
圖為團隊成員走訪尚友堂(楊開文 攝)
柒坊鑒于明朝年間,主體建筑為前后兩進,坐西朝東。此宅為吳組湘先生的故居,現已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團隊隨著相關人員一同走訪,單獨對代表當地古建筑特色的花磚門墻、白石門坊等進一步地進行分析講解。
圖為柒坊門前照(楊開文 攝)
團隊在走訪兩地的過程中,發現花磚門墻在當地古建筑中出現的格外頻繁,團隊在隨后的調研過程中也將更加關注花磚在茂林當地的悠久歷史,也希望能花磚能進一步地向各地了解它的歷史故事,欣賞它的獨特之處。
圖為團隊與王書記、柒坊居住老人探討茂林建筑特色(楊開文 攝)
下午,團隊在當地街道進行實地居民調查問卷。團隊的調查問卷是根據當地居民對古建筑保護保護相關話題展開實時采訪。采訪的過程中,團隊采取一問一記一錄的三人模式,對當地50名來自不同年齡階段的居民進行隨機問卷調查.
圖為團隊成員劉子銘和李楊在當地與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張孟成 攝)
團隊在采訪過程中,發現當地居民都十分熱情,當提問到居民對當地古建筑保護相關問題時,居民們也十分愿意配合團隊回答,字里行間流露出他們對當地古建筑的喜愛,希望古建筑能夠得到更好,而團隊也會根據調查問卷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出相應的策略來更好的應對古建筑保護這一核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