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來自河海大學的7名學子組成“器物道人文”湖湘文化傳承實踐團隊,來到湖南湘繡博物館實地參觀考察。他們是一支以湖湘文化傳承為著手點的大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想要通過此次社會實踐為湖湘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一點貢獻。湘繡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早在2006年就已經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其濃郁的湘楚地方文化特色和高超刺繡藝術聞名天下,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是湖湘文化的精髓。這次他們來到博物館,也是想通過實地探訪、親身感受,領悟針尖上的湖湘之美。
進館后,在館內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走進博物館各個藏品展廳,深入了解湘繡的歷史淵源及工藝流程。在參觀過程中,同學們認真品味每一幅湘繡作品,仔細閱讀并記錄有關湘繡的介紹,從湘繡作品中了解湘繡以及湘繡的制作工藝。
隨后,幾位同學與館內的湘繡老師彭娟一起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訪談。訪談過程十分輕松愉悅,無論是從湘繡的起源發展到湘繡的藝術特色,還是從老師進入湘繡行業的初心到刺繡中遇到的困難及解決,彭娟老師都耐心回答著,同學們也認真記錄著。彭娟老師還對大學生做湘繡傳承的研究表示熱烈的歡迎與支持,也相信同學們定不負期待,為湘繡代言,將湘繡發揚和傳承下去。
訪談結束后,兩位同學在彭娟老師的指導下,以針代筆,以線為墨,開始了獨特的湘繡體驗。從一針一線中,感悟針尖上的湖湘之美。對湘繡有了充分了解后,其余同學則化身為館內的志愿者向其他游客宣傳湘繡、講解湘繡,將傳承與發揚湖湘文化的使命貫徹到底。
團隊成員與彭娟老師的交談有效幫助實踐團深入了解湘繡的發展形勢及其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給予了我們文化傳承方法論的啟發。另外,親身體驗湘繡讓團隊成員們更加珍惜湘繡這門傳統技藝,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其中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