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調研當下爆火的露營消費,了解露營用戶的行為特征及消費意愿,2月4日至5日,蘇州大學“超能露戰隊”實踐團隊來到蘇州吳中區與相城區,對當地露營基地及周邊游客進行了一次訪談調查。
探尋露營初衷,揭秘消費心理
2月4日下午,實踐團隊首先來到了位于吳中區的“石湖野奢營地”,對一些前來參加露營的游客進行了訪談。大多數受訪者向隊員們透露了他們前來露營的初衷與消費心理,也有一些受訪者此前并未參加過露營,對露營場景下的消費做出一定期許與展望。
隊員們了解到,在石湖附近的露營地,以家庭為單位的露營活動居多,且露營者更愿意稱其為“野餐會”、“家庭聚會”,而非傳統意義上的“露營”。正如受訪者劉先生說道:“我們來這里主要是陪孩子玩耍放松,鄰里之間也能聚在一起聊聊天”、“一切都是為了孩子”。不難看出,家庭對露營消費的核心需求點在于孩童。周末的閑暇時光,他們的家長更希望孩子們放下手機,親近自然、享受樂趣。在受訪的其他幾位露營游客中,也表達出了 “出來散散心”“好好的放松一下自己”的精神需求。因此很有理由期待在萬物復蘇、春回大地時,露營消費將迎來新一波的爆發式增長。
圖為團隊成員正在采訪露營游客 侯皓文 供圖
俯瞰露營形式,分析消費偏好
2月5日下午,團隊成員來到了位于陽澄湖畔的半島淺野露營基地進行訪談調研。劉先生與季女士是一對前來露營的情侶,劉先生在采訪中提到:“我們更希望商家能給我們提供帳篷,但是要讓我們自己搭建,否則很難體會到露營的樂趣”。在被問及更偏好商家包辦的“精致露營”還是“自己動手”的“傳統露營”時,季女士也表示:“如果是家庭為單位或者就是情侶兩個人的話,我們喜歡自己動手。只有公司團建或有些活動時,會選擇這種商業化的露營。”
圖為團隊成員正在采訪露營游客 徐汀婕 供圖
結合商家在廣告中提到的“公司年會”“篝火晚會”“草地音樂節”“婚禮承辦”等關鍵詞,不難看出消費規模與露營形式之間存在著一些關系。家庭或情侶更加偏好私人化、自主化的“傳統露營”,而當人數較多時,商業化的“精致露營”是更好的選擇。
聚焦露營前景,展望行業增長
2月5日傍晚,隊員們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個露營地——遍野UTOPIA露營基地。由于目前處于露營旅游的淡季,基地正在翻新,當時并沒有在現場的消費者。陽澄湖畔周邊有大片的草坪與小山丘,風景宜人,于是隊員們轉變思路去調查沿途路上的露營消費者以及未參加過露營的路人。隊員們發現,受訪者對于露營的前景普遍看好。“疫情封控結束”似乎成了大家看好露營的重要因素。張先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疫情散去后,人們有更多機會出門,但有很多人是不想出遠門的,這樣露營就成了一個很好的選擇。”當被問及能接受的露營支出范圍時,袁先生表示:“出來玩主要還是考慮能不能玩的開心,其次也會看性價比,一次能夠帶來良好體驗的露營經歷,是值得消費的”。不難看出,民眾對于露營消費的支出并無太多顧慮,更加注重露營地的品質與體驗感。
圖為隊員正在采訪坐在長椅上休息的游客 倪天罡 供圖
通過這次實踐,隊員們對于露營行業有了更加透徹和具象的了解。盡管時逢露營淡季,但其依然能夠“穩定發揮”,擁有很好的市場廣度以及日益壯大的消費群體。去年年末,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國家體育總局等十四部門也聯合印發《關于推動露營旅游休閑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為促進露營旅游消費釋放出積極信號。在國家政策的鼎力支持以及消費者的一致看好之下,有理由相信露營經濟有潛力也有實力實現下一個騰飛。
圖為實踐團隊合照 沙辰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