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是世界名山,歷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跡眾多,在中國名山古川中絕無僅有,在世界范圍內也極為罕見。為了解泰山景區歷史文化古跡的保護現狀,12月29日,“丹青戲韻,筆墨傳薪”實踐隊隊員于山東省泰安市,開展以“扎根時代沃土,弘揚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
在泰山的摩崖刻石中,摩崖刻經占大多數,這些摩崖刻經的時代多在北朝和隋唐,并以北朝刻經為最盛。由于歷史久遠,這些摩崖刻石大都暴露在日曬雨淋之中,風化剝蝕現象較為嚴重。同時,該景觀存在于風景區內,參觀者保護意識不足,對石刻造成了很多人為的破壞。因此對泰山石刻的保護刻不容緩。
首先,為了解泰山景區對摩崖刻石的保護措施,實踐隊隊員通過網絡查找資料。資料反映,山東省文物局及泰山景區的工作人員針對保護泰山石刻進行了多次探討,并采取了相應措施。如針對經石峪脫層損壞嚴重,大半不能釋讀的問題,相關部門運用新思路,新方法結合當代科技成果對經石峪金剛經石刻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實驗,并結合研究結果提出了一套使用聚酰胺灌漿封固裂縫,有機硅作為表面封護,給面積大致為2064平方米的經石峪制作一層透明的外套保護方案。
實踐隊員線上采訪當地工作人員
此外,泰山景區面向社會按保護級別、地理位置等條件分期分批向社會推出古樹名木認養活動,由認養方在公布范圍內進行認養,并且認養捐贈金將全部用于泰山景區古樹和特殊林木的養護、搶險、科學研究等工作。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實踐隊隊員認識到保護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重要性,進一步了解了科技對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的助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