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我懷著肅穆的心情走進南通烈士陵園,以“記錄紅色足跡、緬懷革命先烈”為目的,用雙眼觀察、用鏡頭定格,在移步換景間觸摸歷史的溫度,完成了一場深刻的暑期社會實踐。
穿過陵園莊嚴肅穆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寬闊的紀念廣場。廣場中央,21米高的革命烈士紀念塔筆直矗立,塔身正面“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在夏日陽光下熠熠生輝,字體遒勁有力,仿佛在無聲訴說著先烈們的壯志豪情。我停下腳步,舉起相機,將紀念塔與藍天定格在畫面中,鏡頭里的塔身愈發巍峨,心中的敬意也隨之升騰。輕輕挪動腳步,繞到紀念塔后側,只見塔身鐫刻著簡短的碑文,記載著南通地區革命先烈的奮斗歷程,我俯身湊近,逐字品讀,指尖掠過冰冷的石碑,仿佛能感受到文字背后滾燙的信仰。
沿著廣場兩側的松柏步道向前走,綠意盎然的松柏整齊排列,枝葉隨風輕搖,像是在守護著這片靜謐的土地。步道盡頭,便是烈士事跡陳列館。推開陳列館的玻璃門,一股厚重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館內光線柔和,展柜里整齊擺放著先烈們的遺物:銹跡斑斑的步槍、泛黃的日記本、磨損的軍帽,每一件物品都帶著歲月的痕跡。我緩緩移步,從第一展柜走到最后一個展柜,目光在“南通抗日第一槍”的歷史照片上停留,照片里戰士們堅毅的神情、硝煙彌漫的戰場場景,讓我仿佛置身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我舉起相機,小心避開反光,將這些珍貴的史料一一拍下,想讓更多人看到先烈們曾經的英勇與執著。
走出陳列館,沿著蜿蜒的石板路向墓區走去。石板路兩側綠草如茵,每隔幾步便有一塊小小的墓碑,墓碑上刻著烈士的姓名與生卒年份,有些墓碑甚至沒有留下完整的名字,只寫著“無名烈士之墓”。我放慢腳步,輕輕走過每一座墓碑,生怕驚擾了長眠于此的先烈。在其中的一塊的石碑前,我停下腳步,想起曾經在網上查詢到的英雄事跡,如今站在墓前,更覺崇敬。我蹲下身,調整相機角度,將墓碑與周圍的綠植一同納入鏡頭,想讓這抹生機與烈士的精神相伴。繼續向前走,墓區深處有一座小型紀念亭,亭內立著一塊紀念碑,記載著當地烈士的集體事跡。我走上亭內,憑欄遠眺,整個墓區的景象盡收眼底,心中滿是對先烈的緬懷與感恩。
此次實踐沒有復雜的志愿活動,只是在陵園內靜靜行走、認真觀察、用心拍攝。但在這一步步的移動中,在鏡頭一次次的定格里,我對南通的革命歷史有了更直觀的認知,對先烈的犧牲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那些矗立的建筑、陳列的遺物、安靜的墓碑,都在無聲地講述著過去的故事,提醒著我們如今的和平生活來之不易。未來,我會珍藏這些照片,也會將此次實踐的感悟銘記于心,以先烈為榜樣,傳承紅色精神,勇擔時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