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醫藥學子三下鄉:多彩教育賦能鄉村兒童成長
為響應鄉村振興戰略號召,湖北醫藥學院醫路童行社會實踐團隊近日深入鄉村學校,開展以"安全護航·美育潤心·文化傳承"為主題的多維度教育實踐活動。通過創新設計的防溺水安全課、自然科普課、音樂美育課和詩詞文化課,為鄉村兒童構建全方位的成長支持體系。
生命安全課:筑牢暑期防溺水防線實踐團隊針對夏季溺水事故高發特點,精心設計三大教學模塊。理論環節系統講解"六不準"原則,特別強調"不私自下水""不盲目施救"等關鍵條款;識別教學環節通過動態演示,讓學生掌握"直立掙扎""嘴部沒水"等溺水特征識別技巧;實踐環節則組織學生分組演練"竹竿救援""漂浮物傳遞"等科學施救方法。大班孩子學生李欣夢在實操后表示:"現在我知道看到有人溺水要先喊大人、撥打110報警電話!"自然探究課:解碼向日葵的生命密碼"原來向日葵的‘笑臉’是由上千朵小花組成的!"
生物科普課堂融入"中醫藥+"特色,講解向日葵籽的降脂功效與莖葉的藥用價值。活動設置互動環節,引導學生觀察向日葵圖片,動手繪制向日葵畫作,在色彩涂抹中加深對植物形態的認知。此次科普活動既傳播了植物學知識,又通過“向陽而生”的植物寓意,向鄉村兒童傳遞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藝術滋養課:音樂架起心靈橋梁"唱出你的熱情,伸出你雙手……"悠揚的歌聲從音樂教室飄出。
隊員們選取《明天會更好》作為教學載體,在樂理知識教學中融入歌曲創作背景,講述1986年百名歌手為公益獻聲的感人故事。重點講解歌曲中“輕輕敲醒沉睡的心靈”等樂句的情感表達技巧,通過分句教唱、小組輪唱等形式提升參與感。課程尾聲的"心愿樹"環節,孩子們將寫有夢想的卡片掛上樹枝,構成一幅寄托希望的立體畫卷。
文化傳承課:邊塞詩里的家國情懷聚焦王瀚與王之渙的《涼州詞》,通過詩詞解析與情景演繹,帶領學生穿越千年感受邊塞詩的豪情與哲思。 課程以對比賞析展開,先解讀王之渙筆下“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的壯闊邊塞圖景,分析“羌笛何須怨楊柳”中戍邊將士的鄉愁;再剖析王瀚“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的豪邁飲酒場景,結合“醉臥沙場君莫笑”的豁達,引導學生理解邊塞詩中家國大義與個人情懷的交織。
據團隊副隊長李浩然介紹,本次實踐特別注重"醫學特色+教育創新"的融合。多維度的教育幫扶模式,既彰顯了醫學院校的專業特色,也為鄉村教育振興提供了新思路,今后將形成常態化實踐機制。
實踐報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