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醫學生深化醫學實踐認知、夯實急救科普技能,6月23日豫北醫學院“衛踐醫說實踐團”奔赴周口市兒童醫院開展急救技能培訓。團隊成員在醫護人員指導下,聚焦包扎與除顫儀使用操作專項練習,為后續進校園開展急救知識科普筑牢實操根基。
圖片作者:李朔杰
實踐團成員分組進入外科換藥室與急診科學習,在外科換藥室,醫護人員結合兒童常見創傷案例,詳細講解了“八字纏繞法”等包扎技巧的操作要點:關節處傷口先覆無菌紗布,再以繃帶‘8’字形交叉纏繞,松緊度以插入一指為宜,兼顧止血與血液循環。成員們兩兩一組,用模擬傷口模型反復練習,醫護人員在旁細致指導,不時糾正纏繞角度、力度等細節。李朔杰在操作時,因第一圈斜度沒掌握好導致繃帶松動,護士當即示范調整:“順著關節弧度纏才穩。”他練習后感慨:“原以為簡單,實操才知細節關鍵,多虧老師指導。”
圖片作者:王文浩
急診科內,醫護人員詳細講解了除顫儀的使用方法,醫護人員通過動畫演示AED在心臟驟停急救中的作用原理,隨后現場演示電極片貼放位置——成人貼右鎖骨下與左乳頭外側,兒童則為胸背對應位置,并強調“聽到語音提示再操作”的關鍵原則。實踐團成員輪流操作,練習開機、貼電極片、放電等步驟,熟練掌握“黃金四分鐘”急救流程。“課堂看視頻與親手操作差別大,包扎松緊、電極片角度都是學問。”團隊成員王文浩在練習后深有感觸。
圖片作者:張康子
經過此次培訓,實踐團成員不僅熟練掌握了包扎和除顫儀操作的核心要領,更深刻體會到急救技能的嚴謹性與實用性。未來,團隊將把這些專業知識轉化為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的科普內容,通過趣味互動讓急救知識走進校園,讓更多孩子學會守護自己與他人的安全。
圖片作者:張祖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