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19至20日,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 “清清我海” 海洋污染調研團(以下簡稱“團隊”)在寧波市進行了深入考察。本次調研以“聚焦海洋污染,守護蔚藍海岸”為主題,通過座談交流、基地參觀、案例分析等方式,了解寧波市海洋環境污染現狀以及治理源頭污染的技術與方法,為海洋環境保護提供科學依據,為“綠色海洋”貢獻一份力量。(通訊員 岳瑞冬 范人繼) 2025 年 8 月19 日上午 9 點 30 分,該團隊來到了寧波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該研究院作為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下屬的公益型事業科研單位,在海洋與漁業領域成果豐碩。團隊成員受到了研究院王雪磊老師和王揚才教授的熱情接待。在交流中,王揚才教授介紹了研究院在地方海洋與漁業科技攻關項目上的進展,并詳細介紹了關于海洋漁業尾水的最新處理方法。王揚才教授在介紹中說到:“通過一系列研究和試驗,我們發現用藻-貝-植聯合治理的方法,不僅有效降低了養殖尾水中的氮,磷元素含量85%之多,同時尾水中的貝類生物、大型植物等也帶來了相當可觀的經濟收益。”對于這個處理尾水污染的新型方法,團隊成員都十分感興趣。在王揚才教授介紹后,團隊成員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與見解,并與專家們一起交流與討論。
隨后,在王雪磊老師的帶領下,團隊一行人到達了寧波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的養殖魚塘——咸祥基地,深入了解王揚才教授介紹的藻-貝-植聯合治理模式。通過深入調研,團隊成員對這種生態治理模式的實際應用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在基地現場,團隊觀察到藻類、貝類和大型植物在不同區域的合理布局,不僅凈化了水質,還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生態鏈。王雪磊老師還結合現場情況,詳細解答了團隊成員提出的技術細節問題,并分享了該模式在推廣過程中遇到的挑戰與應對策略。通過實地參觀與交流,團隊成員進一步認識到科技在推動綠色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紛紛表示將積極思考如何將這種模式優化并應用到更多的實際場景中。
下午 2 點,團隊前往寧波市海洋研究院繼續考察。寧波市海洋研究院成立于 2015 年 10 月,是寧波市政府直屬的自收自支、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在為寧波海洋經濟發展提供決策咨詢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一開始,五位中國海洋大學畢業的學長學姐在自己的各個研究方向做了詳細匯報,同時針對團隊提出的問題做出了詳細解答。在海洋生態監測方面,學長學姐提到的智能浮標和葉綠素遙感拓寬了團隊成員的眼界。同時,學長學姐以梅山灣沙灘公園的治理為例,介紹了生態修復的一些列措施,這也讓團隊成員深刻體會到了治理污染和生態破壞等問題的困難。團隊成員還了解到研究院在推動海洋環保思想傳播方面的努力,通過建立海洋科普中心向中小學生科普海洋知識,通過海洋知識與AI的深度結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們對保護海洋的熱情。

2025 年 8 月20 日上午9點30分在中國海洋大學寧波校友會金老師的帶領下,團隊部分成員拜訪了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自然資源生態修復和海洋管理服務中心(寧波市地質環境站)。針對該團隊提出的海洋污染治理政策及措施等問題,王江主任、甘付兵科長、錢茹茹科長、趙蓉蓉科長進行了詳細解答。通過交流,該團隊了解到寧波海洋污染的來源主要是陸源污染,養殖尾水和工業廢水的排放問題相對嚴重。而寧波市也實施了一些列措施應對,如定期對入海排污口進行檢測、進行生態養殖、海洋漂浮垃圾收集等等,這些措施極大 地改善了海洋水質。在交流最后,甘科長給團隊成員提出建議并寄予厚望,希望團隊成員能夠認真閱讀和明白各個海洋項目的條文規定,這將會有助于成員以后的事業發展。
此次在寧波的考察,“清清我海” 海洋污染調研團收獲頗豐。通過與三個專業研究機構的深入交流,不僅獲取了大量關于寧波海洋污染現狀及治理的現狀,拓寬了視野,也更加明確了自身在海洋環境保護實踐中的責任與方向。未來,團隊將基于此次考察成果,進一步深入研究,為海洋污染治理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方案,以實際行動踐行海洋環境保護的使命,守護國家的蔚藍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