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關于“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的決策部署,切實執行教育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國家語委印發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計劃實施方案》,山東大學經濟學院“語路黔行”實踐隊于2024年7月30日至8月10日,深入貴州省晴隆縣、普安縣、望謨縣等多民族聚居區,開展了為期12天的普通話推廣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聚焦教育、政務、民生三大領域,創新實施“校園筑基+機關賦能+鄉村惠民”三維推普策略,覆蓋3縣8村10所學校、13個機關單位,直接惠及群眾超4000人,以語言為媒搭建起連接苗鄉與外界的溝通橋梁。
精準定位需求,定制推普策略 貴州是多民族聚居地區,方言體系復雜,承載著深厚地域文化。但在教育資源均衡、勞動力轉移就業及政務高效溝通等方面,語言障礙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中小學生因發音不準影響當下學習與未來發展,村民因交流不暢錯失務工與市場機遇,基層干部因語言隔閡降低政策執行效能。
“語路黔行”實踐隊秉持“尊重方言文化、普及國家通用語言”的理念,深入調研,為不同群體量身定制推普方案,打破交流壁壘,釋放鄉村發展潛能。實踐隊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深入了解當地語言使用現狀,精準定位需求,確保推普工作有的放矢。
多場景發力,提升推普實效 在貴州省晴隆縣長流鄉魯打小學,實踐隊員創新設計“拼音大冒險”游戲,通過角色扮演和情景對話,幫助學生精準區分易混淆的拼音發音。在魯打中學,舉辦“經典誦讀會”,學生們在朗誦經典古文時,反復練習平翹舌發音,有效糾正錯誤。在普安縣龍吟鎮石古小學,實踐隊開展“故事大王”比賽,鼓勵學生用標準普通話講述民間故事,極大提升了學生表達能力。數據顯示,參與活動的學生中,超85%在平翹舌、n/l發音上有顯著提升,普通話學習熱情空前高漲。
針對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實踐隊圍繞日常辦公場景開展專項培訓。在晴隆縣長流鄉人民政府,模擬信訪接待場景,指導干部規范使用接待用語,糾正發音和語調,提升服務親和力。在望謨縣邊饒鎮人民政府財務室,實踐隊開展“數字精準讀”培訓,聚焦易混數字發音,通過模擬報賬、財務數據匯報等環節,確保財務人員的數字表達準確無誤。在普安縣龍吟鎮人民政府,組織“公文朗讀大賽”,促使干部們在朗讀政策文件中,不斷打磨普通話表達的準確性與流暢性,顯著提升工作溝通效率。

在鄉村層面,實踐隊以生活場景為切入點,激發村民學習普通話的積極性。在晴隆縣長流鄉溪流村,利用農閑時間舉辦“集市普通話”培訓,模擬農產品交易場景,教村民用普通話介紹自家產品、討價還價。在楊寨村的“方言與普通話對對碰”課堂上,隊員先用地道方言說出日常用語,再切換標準普通話,引導村民對比學習,直觀感受差異。在普安縣龍吟鎮文畢村,通過開展“普通話夜校”觀看教學視頻、互動交流,幫助村民克服交流障礙,增強外出務工的信心。
創新形式,打造活力推普課堂 活動中,實踐隊創新運用多種形式,讓推普過程充滿活力與溫度。設計富含貴州方言知識的宣傳手冊,強調普通話與方言和諧共生,消除村民對推廣普通話的誤解與抵觸。針對不同群體,分別設置書籍、辦公用品、生活用品等實用獎品,激勵大家積極參與。同時,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制作普通話學習短視頻,涵蓋發音教程、趣味繞口令等內容,在當地社交群組廣泛傳播;開展線上直播教學,打破地域限制,讓偏遠地區村民也能參與學習。
成果斐然,持續深耕推普之路 此次活動覆蓋貴州三縣八村10所學校、13個機關單位,直接受益群眾超4000人。不僅顯著提升了當地普通話普及程度,更在教育、政務、經濟等領域產生積極連鎖反應,促進了知識傳播、政策落實與產業交流。
然而,實踐隊也意識到,部分地區學生對前后鼻音、兒化音掌握仍需加強,老年群體學習普通話動力有待進一步激發。未來,“語路黔行”實踐隊計劃搭建“線上+線下”長效幫扶機制,定期回訪開展鞏固教學,聯合當地學校、政府打造常態化“推普角”,持續為貴州鄉村振興注入語言動力,讓普通話成為連接貴州鄉村與廣闊世界的堅固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