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風在崗豐村的巷弄里打著轉,帶著稻田的清香和腸粉攤的煙火氣。今天是廣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崗彩鵝趣,豐墨客韻”——“羽你鄉繪”突擊隊“三下鄉”的第五天,日子像石桌上未散的棋局,不急不忙,卻在每一段波紋里都藏著新的歡喜。我們還沒來得及數清老槐樹上的蟬鳴有多少聲,卻已經把這里的晨昏、人情,悄悄揉進了日常。
崗豐的日常:藏在細節里的溫柔 來村的第一天,指導老師帶著隊長在崗豐村調試無人機的畫面,現在想起來還像發生在昨天。“先穩住,再慢慢推搖桿”,老師的聲音混著機器的嗡鳴,當無人機第一次升空,鏡頭里的崗豐村在屏幕上鋪開:青瓦紅墻的民居嵌在綠蔭里,村道像絲帶一樣繞著家家戶戶,那一刻我們突然覺得,這片土地的故事,才剛剛開始被我們讀懂。
圖為指導老師教隊員操控無人機
村里的人情味,是每日更新的驚喜。傍晚的公園熱鬧得讓人挪不開眼:籃球架下,孩子們把書包一放,在籃球場上揮灑汗水,汗濕的球衣緊貼脊背;石桌旁,幾位老人的象棋局從午后擺到日落,“跳馬”“拱卒”的喊聲里,隊員們蹲在旁邊看得入神。一位隊員輕聲感嘆:“我外公也很喜歡下棋,看著他們,就像看見了家里的夏天。”
味覺的記憶早就刻進了每天的期待里。街角的布拉腸粉攤是雷打不動的“早餐根據地”,米漿蒸得嫩滑透亮,裹著鮮美的餡料,淋上醬油后再擺一圈綠油油的辣椒圈,隊員們每次都吃得直咂嘴:“這辣椒圈是點睛之筆!每天早上聞著味兒就醒了。”
最暖的莫過于入戶送飯時的小插曲。給獨居的爺爺送午飯那天,他聽完我們的來意,連忙塞來一袋荔枝:“太多了,我一個人也吃不完呀,不吃就浪費了。你們年輕人干活累,多吃點。”荔枝皮上還掛著水珠,咬開時汁水濺在手上,那股甜勁兒,比任何時候都讓人覺得“被當成自家人”的踏實。
圖為隊員入戶為長者送餐
我們的日常:在協作里升溫,把熱愛藏進每分每秒 團隊的日常里,藏著太多細碎的快樂。拆快遞是每天的“小期待”——從學校寄來的活動物資,大家圍蹲在地上拆包裝,你遞剪刀我理繩子,誰拆到新奇的小物件,總會引來一陣起哄笑鬧。
圖為隊員正在整理支教物資
為了即將到來的游園會,舞蹈排練成了我們每天下午的“固定節目”。隊員們聚集在服務站的電視機前,對著屏幕一遍遍回放教學視頻。有人記不住動作,就盯著屏幕反復慢放;有人踩不準節拍,就讓隊友打著拍子喊口號;偶爾有人順拐出糗,全屋立馬笑成一團,卻沒人停下腳步,大家擦把汗,又跟著音樂重新起舞。
圖為隊員們正在排練舞蹈
圖為無人機拍攝的崗豐村一角
現在,無人機已經成了我們的“眼睛”。每天傍晚,隊長都會帶著它在村里飛一圈,鏡頭里記錄下孩子們追著球跑的身影、老人們在樹下乘涼的愜意。這些畫面存在存儲卡里,也存在每個人的心里——崗豐村的故事,我們還在繼續品讀,繼續書寫。
供稿:廣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羽你鄉繪”突擊隊
通訊員:鄭佳歡、朱倩瑜/文 鄭佳歡、駱依翰、鄭曉佳/圖
審核:曹靜、鐘君、李春霞
審定:范夢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