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緩解雙職工家庭暑期壓力,7月1日,揚州大學廣陵學院"青禾逐光"實踐團隊在在高新社區活動室內開展一場兼具趣味性與知識性的課程。這場課程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鄉村振興背景下文化培育與人才發展的生動實踐。
上午的《從規則到守護》課程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開始。為了讓小朋友們快速熟悉彼此,志愿者們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自我介紹環節。孩子們大方地分享著自己的愛好,"我喜歡踢足球!""我最愛看動畫片!"稚嫩的童聲讓教室充滿歡聲笑語。隨后,"傳話小游戲"將氣氛推向高潮,孩子們小心翼翼地傳遞著悄悄話,時而因為聽錯內容捧腹大笑,時而為成功完成任務歡呼雀躍,原本陌生的距離在游戲中迅速拉近。
(圖為7月1日,“青禾逐光”實踐團隊主講老師與學生玩互動小游戲。單小翎供圖)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志愿者開始播放精心準備的三部規則主題小動畫。生動的畫面、有趣的情節瞬間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當看到動畫角色因為遵守交通規則安全過馬路時,孩子們不自覺地點頭;看到違反規則引發的小麻煩,又紛紛皺起眉頭。播放結束后,志愿者剛拋出問題:"小朋友們發現視頻里有哪些規則呀?"教室里立刻舉起一片小手森林。"紅燈停綠燈行!""在圖書館要保持安靜!""不能在馬路上追逐打鬧!"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回答,清脆的童聲中滿是對規則的理解與思考。
課程最后,志愿者結合當天7月1日的特殊日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孩子們介紹了七一建黨節的意義,講述了黨旗、黨徽的象征,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紅色的種子,讓紅色精神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薪火相傳。
下午的手工課同樣精彩紛呈。"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做一朵美麗的風信子!"周老師舉起栩栩如生的風信子成品,瞬間點燃了孩子們的熱情。在介紹了風信子的花語和特征后,手工制作正式開始。周老師耐心地分步示范:"先把卡紙剪成細長條,像給風信子梳頭發一樣卷起來,再輕輕展開,花瓣就完成啦!"孩子們瞪大眼睛,小手靈巧地操作著剪刀和彩紙,粉色、紫色的紙條在指尖翻飛。不一會兒,一朵朵形態各異的風信子在課桌上綻放。分享環節中,孩子們高舉自己的作品,自豪地介紹創作靈感,教室里洋溢著歡樂與成就感。
(圖為7月1日,孩子們積極的分享手工作品。周書屹,蘇佳璐供圖)團隊負責人總結道:“從規則學習到創意手工,這一天的課程不僅讓孩子們收獲了知識與技能,更在寓教于樂中培養了良好習慣和創造力。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培養,我們希望通過這些課程,為鄉村兒童打開一扇通往廣闊世界的窗戶,激發他們的無限潛能,為鄉村發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