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理學院學子三下鄉:“遇‘踐’青春,‘鄉’約盛夏”
為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充分了解民生民情,大力推進農村物質文化建設,主動將大學生社會實踐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積極探索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專項社會實踐的創新做法,將理想信念教育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團隊成員勵志在社會實踐中增長才干、實現自我,切實提升實踐育人成效。7月3日,“鋒行直通車”鄉村振興促進團在輔導員潘陽骉、向伶俐的帶領下深入實地,前往萬源市石塘鎮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此次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包括科普教育,義務維修,科技小制作等。

圖為團隊成員與同學們的合影 劉安童 攝
團隊在萬源市石塘鎮杉林灣村開展了以“實踐重知行,研討助成長,助力鄉村科技教育”為主題的科技實踐講堂。此次科普教育共服務青少年兒童60余人,開展了無人機、機器人、編程、VR、激光雕刻智能體驗和科技小制作六大課堂,帶領小朋友動手完成了屬于自己的科技小制作,讓他們切身感受到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增強了青少年兒童的動手能力,將科普教育與實踐活動充分結合,實踐團成員們也在此過程中磨練了意志,鍛煉了表達與溝通的能力。

圖為團隊成員和小朋友進行科技小制作 劉安童 攝
“鋒行直通車”義務維修活動,在團隊成員抵達杉林灣村后,我們發現一些村民已經把損壞的家電帶來等待維修。團隊成員將攜帶的維修元器件和工具整理好后,設立接待點,負責接待的同學立即將村民帶來的損壞電器和村民的個人信息進行登記,并仔細詢問電器的損壞程度和癥狀,做好相關記錄并貼標簽于電器上。以便于維修的同學根據癥狀判斷損壞的位置,盡快修好電器。團隊成員將電器按照類型進行分類,然后通過自主選擇的方式來分配維修任務,每位參加活動的同學都有自己的任務,根據維修水平、年級和擅長維修的家電類型來選擇工作。在維修過程中,有經驗的同學會解答維修不熟練的同學遇到的難題,在遇到不熟悉的電器時進行現場講解,教會他們如何修理這類電器。有經驗的成員會帶領第一次參加的同學一起修理電器,相互合作、互相幫助。通過帶隊老師的現場講解,同學們能夠立即進行實踐,第一次參加此活動的同學可以跟隨有經驗的同學學習經驗,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將理論轉化為實踐技能。完成維修后,進行質量檢查,確保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對維修結果進行記錄,便于后續的跟蹤和服務改進。通知物主維修完成,安排物品的歸還。如果可能,收集反饋,了解物主對維修服務的滿意度。

圖為團隊成員幫助村民免費維修家電 劉安童 攝
本次“鋒行直通車”萬源行,團隊成員們不畏艱險、吃苦耐勞,在困難中不斷地成長,全方位鍛煉了個人能力,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價值,明確了自我使命與責任,在無形中對自我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進而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逐步提升自我。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讓我院學生真正的走出了課堂,在實踐中成長和學習;既豐富了假期的生活,也增強了各成員的信心和毅力。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相信會有更多的學子愿意懷著熱愛,去感受社會志愿服務者的那份赤誠之心,并在今后的時間里,積極從事志愿服務工作,為鄉村發展奉獻青春的力量。
圖為團隊成員的合影 劉安童 攝
編輯:向伶俐 潘陽骉 何俊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