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五育并舉”教育方針,推動勞動教育落地生根,玉林師范學院智慧農業學院(以下簡稱“智農學院”)立足“紅土地”特色育人品牌建設,以“紅土地勞作”為抓手,充分發揮農業學科優勢,聯合玉東第四小學、玉州區萬秀小學、玉州區旺瑤小學開展暑期“勞動教育共建”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農業知識科普、田間實踐、趣味互動等形式,引導青少年在紅土地上厚植勞動情懷,傳承“不畏艱苦、扎根土地”的紅土地精神,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接班人注入紅色動能。
一、專業引領:讓農業知識“活"起來
活動伊始,學院師生精心設計農業科普課程,以“一粒種子的奇妙旅程”為主題,通過多媒體展示、實物標本觀察、互動問答等形式,帶領孩子們探索農業科學的奧秘。團隊成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從種子萌發講到現代農業科技,當看到智能溫室、無人機播種等現代農業技術時,孩子們發出陣陣驚嘆。

“老師,為什么我們吃的米飯會有不同的顏色?”“原來一顆小小的種子要經歷這么多考驗才能長成稻穗!”課堂上,孩子們的問題此起彼伏,求知的眼神閃爍著智慧的光芒。這種沉浸式的科普體驗,不僅點燃了孩子們的好奇心,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熱愛農業的種子。

二、躬耕實踐:讓勞動教育“實”起來
在校園勞動實踐基地,一場別開生面的“農耕體驗課”正在火熱進行。小學生們戴上草帽、拿起農具,在大學生志愿者的指導下,親身體驗播種、澆水、施肥等農事操作。“同學們注意,播種時要保持適當的株距。”烈日下,師生們汗流浹背卻熱情不減。通過親身實踐,抽象的農耕知識轉化為具象的勞動體驗,孩子們在汗水中體會到“粒粒皆辛苦”的真諦。這種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有效提升了勞動教育的實效性。

三、創新形式:多元活動深化教育內涵
活動精心設計了形式多樣的互動環節,包括勞動模范事跡分享、家務勞動經驗交流等。通過講述袁隆平等勞動模范的感人事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活動結束后,許多學生主動制定了參與家庭勞動的計劃,展現出勞動教育的內化效果。這種寓教于樂的教育形式,使勞動精神的培育更加自然、深入。

此次勞動教育共建活動是智農學院深化校地合作的一次成功實踐。未來,智農學院將繼續發揮專業優勢,拓展“勞動+科技”“勞動+美育”等創新形式,打造更多特色勞動教育項目。同時,將建立長效機制,定期開展“農耕體驗日”“農業科技開放日”等活動,讓勞動教育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作者:陸明嫻,鄭薇薇
來源:玉林師范學院智慧農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