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傳承弘揚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滿足鄉村兒童對本土歷史文化的認知與學習需求,江蘇師范大學傳媒與影視學院光影志愿者服務隊組織赴徐州市銅山區何橋鎮付村,開展以徐州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公益授課活動,通過生動多元的媒介形式,為孩子們帶來一場貼近鄉土光影交織的文化啟蒙之旅。
01光影相遇鄉土悅讀認知家鄉
志愿者的第一堂課從一場別開生面的破冰班會開始。通過精心設計的“你畫我猜”“記憶力大挑戰”等互動小游戲,志愿者們迅速拉近了與孩子們的距離。歡笑聲與掌聲不斷在教室中回響,短短一節課的時間,雙方已從陌生到熟悉,溫暖的陪伴也在默契的互動中悄然生根。緊接著,一場內容充實、方法“硬核”的閱讀課隨即展開。志愿者們以書為媒,引導孩子們掌握閱讀方法,深入文本之中,一步步探尋徐州深厚的歷史脈絡與多元的文化底蘊。

02兩漢風云入課堂英雄故事啟童心
第二天,“兩漢文化看徐州”主題課程生動開講。志愿者以劉邦、項羽的歷史故事為主線,為孩子們深入淺出地剖析徐州厚重的文化底蘊。從劉邦草根逆襲的傳奇人生,到“大風起兮云飛揚”的豪情壯志,孩子們在跌宕起伏的敘事中感受歷史的魅力。課堂還引入了趣味動漫《如果歷史是一群喵》,以符合兒童興趣的方式再現楚漢風云,小朋友們在輕松愉快的觀看過程中加深了對家鄉歷史文化的認知與自豪。希望孩子們以后可以不僅僅局限于書本,可以用自己的雙腳丈量腳下廣闊的土地。

03五禽古韻進課堂傳統體育煥新彩
志愿服務隊將江蘇師范大學特色課程——中華五禽操帶入鄉村課堂,幫助孩子們在運動中感受中華傳統醫學文化的魅力。隊員們首先播放了校本五禽操教學視頻,引導孩子們觀察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形態特征。隨后,志愿者帶領孩子們進行分組模仿、現場教學,通過作游戲的方式分解動作、講解淵源。孩子們在課程體驗中不僅鍛煉了身體協調能力,更深入理解了華佗五禽戲強身健體、順應自然的傳統理念,實現在玩中學、在學中悟。

04漢畫像石親手繪美育啟蒙傳漢風
漢畫像石,被譽為“刻在石頭上的史詩”。徐州是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團隊緊扣地域文化特色,創新設計”吹塑紙版畫漢畫像石”體驗課程。志愿者以龜山漢墓、獅子山楚王陵等為例,借助圖像向孩子們介紹漢畫像石的歷史背景、雕刻內容與藝術風格。在動手環節,隊員們分發吹塑紙、油墨和畫筆,逐步指導孩子繪制具有漢畫像石紋樣風格的版畫作品。孩子們用稚拙童趣的線條再現車馬出行的漢代場景,在拓印成畫的趣味過程中,不僅提升了審美與創造能力,更增強了對家鄉文化遺產的認同與自豪。

05溫情陪伴助成長多彩暑托暖童心
在持續多日的暑托班中,志愿服務隊始終以傳統文化為主線,穿插開展課業輔導、趣味課程和情感陪伴班會。孩子們多數來自農村家庭,父母常年務工,因此志愿者格外注重營造溫暖、支持的學習氛圍,鼓勵大家勇敢表達、合作分享。結課前夕,隊員們為每個孩子準備了精美的文具禮品。孩子們也在明信片上寫下對志愿者們的感謝與祝福。

結語
盡管鄉鎮條件有限,但志愿者們以專業賦能鄉土,以光影傳遞文化,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熱愛學習、自信成長的種子。服務隊深刻認識到,弘揚文化必須扎根于大地,志愿服務貴在真誠與延續。未來,團隊將繼續深化內容設計,拓展志愿服務范圍,讓更多鄉鎮兒童在家門口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與溫度,讓青春在奉獻與傳承中綻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