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傳承紅色基因”實踐團隊
8月20號,泰州學院逐光實踐團前往南京參觀了中山陵,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近代中國歷史,傳承和弘揚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與愛國情懷。
大家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逐一參觀了博愛坊、墓道、碑亭、祭堂等標志性建筑。在博愛坊前,“天下為公”的匾額格外醒目,講解員詳細介紹了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義”理念及“博愛”思想的深刻內涵。在祭堂內,孫中山先生的大理石坐像莊嚴肅穆,四周墻壁上鐫刻的《建國大綱》字跡清晰。成員們駐足凝視,認真聆聽先生為國家統一、民族復興奮斗終身的事跡,深切體會到他“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殷切囑托。
中山陵坐落于南京紫金山南麓,是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建。自1929年落成以來,這里不僅是承載民族記憶的建筑地標,更成為凝聚愛國情懷、傳承革命精神的紅色陣地。景區內,392級臺階連接著祭堂與廣場,每一級臺階都仿佛在訴說著孫中山先生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不懈奮斗的一生;祭堂內,孫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莊嚴肅穆,“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為讓紅色歷史“活”起來,中山陵景區近年來不斷創新展陳方式與教育載體。在孫中山紀念館,全新升級的“孫中山與中國民主革命”專題展覽通過實物文物、歷史照片、多媒體影像等多元形式,系統呈現孫中山先生從青年求學、奔走革命到建立共和的壯闊人生。展區內,復原的孫中山先生書房、泛黃的《民報》原件、當年革命志士使用的槍械等珍貴文物,讓游客得以近距離觸摸歷史,深刻感受革命先輩的理想與擔當。
除靜態展覽外,景區還推出一系列沉浸式紅色教育活動。“重走革命路”研學體驗中,學生們身著民國學生裝,跟隨講解員沿著孫中山先生當年的革命足跡,聆聽“武昌起義”“護法運動”等歷史故事,通過情景演繹、小組討論等形式,理解“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深刻內涵;“紅色講堂”每月定期開講,邀請黨史專家、革命后代分享歷史細節,讓聽眾在鮮活故事中感悟紅色精神的時代價值。今年以來,已有超50萬人次參與景區紅色教育活動,其中青少年群體占比達60%,紅色基因正在年輕一代心中深深扎根。
此次中山陵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讓同學們近距離觸摸歷史,更在沉浸式體驗中深化了對愛國主義精神的理解。讓紅色文化走進校園、融入課堂,引導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堅定理想信念,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守護紅色遺產,傳承紅色基因。中山陵景區將繼續以歷史為基、以創新為翼,通過更豐富的載體、更鮮活的表達,讓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與愛國情懷跨越時空、代代相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不竭的精神動力。鐫刻于壁,無聲傳遞著百年前的革命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