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青島大學外語學院張廣晶同學積極響應學校號召,赴臨沂市河東區依托青鳥計劃開展了為期一個多月的“三下鄉”社會實踐。她充分發揮英語與語言大數據專業優勢,深入基層參與紅色文化宣傳、社區敬老服務與雙語傳播實踐,以實際行動展現了當代大學生扎根鄉土、回報家鄉的責任擔當與青春溫度。
走進歷史現場,賡續精神血脈 在河東區組織的“優秀學子家鄉行”活動中,她走進華東野戰軍紀念館,通過一件件革命文物和復原場景沉浸式學習革命歷史,深刻感悟紅色精神。隨后,她參訪當地現代化產業園區,直觀感受老區振興的新面貌,進一步理解了紅色基因如何在家鄉發展與文化傳承中持續發揮重要作用。
敬老服務中傳遞溫暖,傳承信念 在九曲護理院,她與志愿服務團隊共同開展文藝展演、生活陪伴等敬老活動,并主動記錄老黨員口述的奮斗經歷。她從真實的故事中體會到“紅色傳承”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代代人堅守初心、服務人民的真實寫照,這些都深化了她對責任與使命的理解。
掌握急救技能,筑牢生命防線 她認真參加紅十字會開展的應急救護公益培訓,系統學習心肺復蘇操作流程和AED設備使用方法,通過反復模擬訓練掌握了基本救助技能。此次培訓不僅提升了她在緊急情況下救助他人的能力,更增強了她為社區群眾生命健康保駕護航的底氣。
聆聽演講賽事,感知敘事力量 在慶祝民建成立80周年學會史演講比賽決賽現場,她協助會務并認真聆聽選手講述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作為外語專業學生,她深刻意識到語言不僅是溝通的工具,更是傳遞歷史、凝聚共識的橋梁,這也堅定了她運用專業能力參與紅色敘事傳播的信心。
發揮專業特長,助力文化傳播 在華東野戰軍紀念館為期四周的“軍部小學堂”暑期實踐中,她承擔了公眾號運營、雙語紅色課程設計及講解詞翻譯等任務,尤其完成了陳毅舊居講解詞青少年版和國際版譯寫工作。她自覺將外語專業能力運用于紅色文化傳播一線,切實推動了紀念館內容的多語種轉化與國際化表達。
通過此次實踐,她不僅深化了對家鄉的認同與情感,更堅定了以專業能力服務基層、傳播中國故事的決心。她希望繼續做語言與文化的橋梁,讓青春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綻放光彩。
作者:張廣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