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鳴盛夏,合肥工業大學暑期社會實踐拉開序幕,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志愿服務組織藍天社作為大學生志愿服務組織,心系民生,對于“暑期托管,如何托得安管得好”這個困擾圖書館及百姓的問題,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自7月7日起到7月13日,合肥工業大學藍天社隊伍共九人共同前往安徽省圖書館少兒閱讀體驗中心,給小朋友們帶來了為期五天的科普活動。同時,為了擴充知識面、保證講解的準確及科學性,藍天社隊員相繼參觀了安徽省科技館、科學島、合肥工業大學實驗室等,最終呈現了以玩促學、以學促玩的科普模式,深受青少年歡迎。這不僅解決了公共設施的正常運行,也能讓家長托得安管得好。
以科技為筆,繪就大國創新畫卷
安徽省圖書館少兒閱讀體驗中心內,港珠澳大橋的宏偉身姿在屏幕上舒展,中國天眼如同宇宙的眼睛緩緩轉動。金夢冉講述著超級工程的細節:“這座大橋的沉管隧道深埋海底48米,相當于16層樓的高度,卻能抵御百年一遇的強臺風。”臺下,孩子們的眼睛里閃爍著對知識渴望的光芒。
這是“超級工程見面會”的活動現場。團隊成員將大國重器拆解為可觸摸的知識碎片:用木制拼圖復東方紅一號、航母等大國重器,讓孩子們在拼接中了解大國重器,發揚科學精神,燃起愛國、護國的理想;
“兩彈一星飛天夢”主題活動中,屏幕上展示的老照片引發陣陣驚嘆:鄧稼先在羅布泊的風沙中驗算數據,錢學森歸國時行李箱里裝滿的研究手稿。團隊創新設計的“核彈爆炸沖擊波模擬”實驗,同時用一個小實驗“火山噴發”,為孩子們演示并講解了有趣的化學知識,讓孩子們直觀感受到即使是在我們身邊很不起眼的物品都可能釋放出驚人你的能量,“這不是魔法,是科學!”引導孩子們通過今天的講解以及演示實驗能夠自發的去探索科學,點燃孩子們愛科學、學科學的熱情,自此“我想成為一名科學家”不再是一句戲言,而是未來科技創新的種子。
以實踐為橋,解碼城市運轉奧秘
“大家可以看到,這是鋼筋,是建筑的‘骨骼’,那是混凝土,是建筑的‘肌肉’。”團隊實踐成員指著屏幕上的圖片,為孩子們介紹建筑的組成以及抗震性能。在"城市筋骨探秘"活動中,團隊用橡皮泥模擬混凝土,用棉簽代替鋼筋,讓孩子們親手測試不同組合的承重能力。當發現房頂沒有鋼筋的支撐,最后只能面臨倒塌的結局,大家在這一刻都認識到了原來只有混凝土是不行的,還需要鋼筋作為支撐,混凝土忽然鋼筋缺一不可。
最熱鬧的環節當屬"抗震小高樓"比賽。孩子們分組用積木搭建樓房,孩子們結合剛剛講的抗震小知識設計結構,有的注重地基的穩固,有的則精簡結構,減輕房子的重量......科普的核心理念則是如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所說:“把科學講成故事,科學才能走進千家萬戶,才能讓更多青少年了解科學、愛上科學,中國的科研事業才能有源源不斷地后浪。”
水循環的奧秘則通過一個小水滴歷險記的小視頻揭開。“小水滴”從云層出發,經過凝結核的作用,通過降雨,落到井里;它們跟井底的青蛙交談,后面經過蒸發作用重新回到云層之上,即將開啟新的旅程,奔向更廣闊的天地。“這便是小水滴歷險記,也是屬于它們的獨特旅程。”。
“清水魔法工坊”里,分層過濾裝置讓渾濁的泥水變清。“石子像守門員,擋住大雜質;沙子是小衛士,攔住細顆粒;紗布就是安檢員,把最后的臟東西留下。”講解員的比喻讓孩子們恍然大悟。當看到自己制作的過濾器流出清水時,“可以喝嗎?”“凈化水這么簡單嗎”,面對孩子們的困惑,講解員接著介紹凈水流程,最后孩子們才知道原來這只是初步過濾,野外水還有細菌等其它看不見的雜質,對身體可能造成危害,這也對前面孩子們的困惑進行了解答。
以安全為盾,筑牢生命防護堤壩
橫波縱波交織,構成了地震波的最終形狀。我以黃金三十秒開場,用這個問題促使孩子們帶著對地震的好奇展開進一步的探索;在安全逃生演練過程中,警報聲響起,大家立刻俯身沖向安全區。但光逃生肯定不夠,地震帶來的次生災害太多太多,海嘯、泥石流、滑坡等一系列次生災害同樣會對人生安全造成威脅。不論是被困時還是逃生后,我們都需要有應急準備。
以青春之力,續寫科普與民生新篇章
回望歷史,攬大國匠心,啟工程之旅,從大國工程到兩彈一星,從積木搭建到科學實驗,不僅點燃了愛科學、學科學的熱情,還不斷激發孩子們的愛國之情;展望未來,觸摸城市科技脈搏,感受中國創新力量,作為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的學生,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翱翔之翼”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解釋建筑結構的奧秘,揭示凈水流程的神奇,在”抗震高樓”搭建中領略建筑的神奇,在簡易過濾裝置在制作過程中,探索凈水與科技強強結合為生活帶來的便利;安全防范,保駕護航;從中國地震預警網到北斗監測地質,無不是科技賦能社會安全,科普孕育未來科學家、豐富孩子暑期生活,讓家長托得安、圖書館管得好。從防震減災到科普賦能,最后應急包大揭秘,都是秉持著科普的初心,為民服務的熱情。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的位置。”同時也積極踐行中科院歐陽自遠院士“把科講成故事”的理念,促科普、傳知識、解民生。
七天,很快,從緊張籌備到從容講解,當專業知識轉化為孩子們眼中的光,當大學生的擔當變成播撒科學的種子,這場實踐就超越了活動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