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陽光斜斜地穿過安徽省圖書館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駁的光影。陳陽蹲下身,將最后一塊拼圖嵌進合適的位置,抬起頭時,看見一個扎著羊角辮的小女孩正踮著腳尖,好奇地往他的展示板上張望。
“哥哥,這是什么呀?”小女孩的聲音像含著顆水果糖,甜滋滋的。
陳陽笑了笑,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鏡:“這是我們做的橋梁模型,你看,這個是拱橋,那個是斜拉橋。”他指著展示板上不同的橋梁圖片,耐心地解釋著,“就像你們家門前的橋一樣,這些橋能讓人和車子安全地過河。”
今天是合肥工業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翱翔之翼”實踐團隊在安徽省圖書館開展科普活動的第一天。作為團隊負責人,陳陽提前一周就帶著隊員們來圖書館踩點,和工作人員反復確認活動流程,把準備好的橋梁模型、水利實驗器材小心翼翼地搬到活動室。此刻,活動室里已經熱鬧起來,二十多個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下,圍在不同的展示臺前,眼睛里閃爍著好奇的光芒。
“小林,你的水循環實驗準備好了嗎?”陳陽朝著不遠處的隊友喊道。
林薇正蹲在地上調試著一套由塑料瓶、軟管和小水泵組成的簡易裝置,聽見招呼,抬起頭露出一個燦爛的笑容:“放心吧陽哥,保證沒問題!”她拍了拍手,朝圍過來的幾個孩子招招手,“大家過來看看,這個實驗能告訴我們,雨水落到地上后,會去哪里哦。”
陳陽剛轉過身,就看見一個小男孩正蹙著眉頭,盯著桌上的拼圖模型發呆。那是個用泡沫板和竹簽搭建的小型橋梁模型,剛才被幾個孩子不小心碰散了架,現在零件散落一地。小男孩的眼圈紅紅的,看起來快要哭了。
“別著急,我們一起把它修好好不好?”陳陽在小男孩身邊蹲下,拿起一塊泡沫板,“你看,這個是橋墩,要先把它固定好,就像蓋房子要先打地基一樣。”
小男孩抽了抽鼻子,點點頭,伸出小手拿起一根竹簽:“哥哥,這個是不是要插在這里?”
“對啦,你真聰明!”陳陽鼓勵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橋梁最重要的就是穩固,就像我們做人一樣,要腳踏實地,才能站得穩。”
他們一邊拼搭模型,一邊聊天。陳陽得知小男孩叫樂樂,今年上二年級,最喜歡的就是拼積木。“我長大以后想當工程師,蓋很高很高的橋。”樂樂驕傲地說,眼睛里閃爍著光芒。
陳陽心里一動,從背包里掏出一本橋梁圖鑒遞給樂樂:“這本書送給你,里面有很多漂亮的橋,你可以看看它們是怎么建造的。”
樂樂接過書,小心翼翼地抱在懷里,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活動室另一邊,林薇的水循環實驗已經吸引了一群孩子。她打開小水泵的開關,清澈的水流順著軟管緩緩流動,在不同的塑料瓶之間循環往復。“大家看,雨水落到地上后,一部分會滲進地下,一部分會流進河流湖泊,還有一部分會被太陽曬干,變成水蒸氣回到天上,變成云朵,然后又變成雨落下來。”林薇邊操作邊講解,聲音溫柔又清晰,“這就是大自然的水循環,就像一個永遠不會停止的圓圈。”
“姐姐,那為什么會有洪水呀?”一個戴眼鏡的小男孩問道。
林薇贊許地看了他一眼:“這是個很好的問題。因為有時候雨水下得太多太快,超過了河流和土地的承受能力,水就會漫出來,形成洪水。所以我們要修建水庫、堤壩,就像給河流裝了個‘水龍頭’,可以調節水流的大小。”她指了指旁邊的堤壩模型,“我們土木水利專業的哥哥姐姐們,就是專門研究這些的,希望能讓大家的生活更安全。”
活動進行到一半時,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領著一位老奶奶走了進來。老奶奶頭發花白,手里牽著一個怯生生的小女孩。“小陳老師,這是我們社區的留守兒童,叫丫丫,今天特意帶她來參加活動。”工作人員介紹道。
陳陽連忙迎上去,蹲在丫丫面前,露出溫和的笑容:“丫丫你好,我們這里有很多有趣的實驗,要不要和我們一起玩?”
丫丫躲在奶奶身后,只露出一雙烏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著周圍。陳陽拿起一個用吸管和彩紙做的小風車,輕輕一吹,風車就轉了起來:“你看,這個風車會轉,就像我們修建的風力發電機一樣,能把風的力量變成電。”
丫丫的眼睛亮了起來,小心翼翼地伸出小手碰了碰風車。當風車再次轉動起來時,她的臉上露出了靦腆的笑容。
“來,我們一起做個小實驗好不好?”陳陽把丫丫帶到水利模型臺前,“你看,這里有個小水庫,我們把閘門打開,水就會流到下面的農田里,莊稼喝飽了水,就能長得高高的。”
丫丫點點頭,在陳陽的指導下,輕輕轉動模型上的小閘門。當看見水流順著渠道緩緩流動時,她開心地拍起了小手。老奶奶站在一旁,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這孩子爸媽在外地打工,平時很少有機會參加這樣的活動,真是謝謝你們了。”
陳陽心里暖暖的,他想起自己小時候,也是在一次校園科技活動中,對橋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在填報志愿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土木工程專業。他忽然明白,他們今天做的這些事,或許就能在這些孩子心里種下一顆科學的種子,說不定將來,這里面就會有人成為工程師、科學家,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活動接近尾聲時,陳陽組織孩子們圍坐在一起,讓每個人都說說今天的收獲。
“我知道了橋是怎么建的!”
“我學會了水循環的秘密!”
“我以后要當工程師,蓋最結實的橋!”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著,稚嫩的聲音里充滿了對科學的向往。陳陽看著他們亮晶晶的眼睛,忽然覺得心里充滿了力量。這些孩子就像一顆顆飽滿的種子,只要給予陽光雨露,將來就能長成參天大樹。
夕陽西下時,活動圓滿結束。孩子們依依不舍地和隊員們告別,不少家長過來道謝,說這樣的科普活動讓孩子們學到了很多知識。陳陽和隊員們收拾著器材,雖然累得滿頭大汗,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陽哥,你看!”林薇拿著一張畫跑過來,臉上寫滿了驚喜。
那是丫丫畫的一幅畫,紙上用蠟筆畫著一座五顏六色的橋,橋上有幾個小人在歡快地奔跑,天空中有一只展翅飛翔的小鳥,旁邊歪歪扭扭地寫著幾個字:“謝謝大哥哥大姐姐,我以后也要建橋!”
陳陽的心里忽然涌上一股暖流。他想起出發前,指導老師對他們說的話:“科普不只是傳播知識,更是播撒希望的種子。你們是未來的土木水利工程師,也是科學精神的傳承者。”
走出圖書館時,晚霞正染紅了半邊天空。陳陽抬頭望去,看見一群鴿子正從圖書館的屋頂飛過,翅膀在夕陽下劃出優美的弧線。他忽然覺得,他們這支名為“翱翔之翼”的實踐隊,不就像這些展翅的鳥兒嗎?帶著知識與希望,把科學的種子播撒到每個孩子的心里。
“明天我們繼續加油!”陳陽轉身對隊員們說,眼里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隊員們相視一笑,用力點了點頭。他們知道,這場科普之旅才剛剛開始,而那些在孩子們心里種下的種子,終將在未來的某一天,長成參天大樹,為這個世界帶來更多的驚喜與希望。就像那些橫跨江河的橋梁,連接起現在與未來,承載著夢想與希望,通向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