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推普潤南疆 民族團結助振興
2025年8月11日至8月20日,廣東醫科大學夜的守護者三下鄉志愿服務隊(以下簡稱“服務隊”)深入喀什開展“推普助力鄉村振興”系列活動。從公園擺攤的語言調研與趣味挑戰,到夏令營里的漢字文化課堂,服務隊用專業與熱情架起語言橋梁,讓普通話成為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摸清推普“絆腳石”,精準施策暖民心
在喀什東湖公園的青年之家/工會驛站,隊員們手持問卷,耐心詢問途經市民。這是服務隊開展的“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調研現場。調研問卷內容涵蓋語言使用習慣、普通話水平、推普需求等核心維度——從“家庭內部交流語言”到“政務服務場合溝通障礙”,從“普通話學習動機”到“普通話推廣意識”,五大類問題基本建立喀什市區普通話生態。三天時間里,服務隊完成200余份有效問卷回收,這些數據將成為后續推普工作的“精準導航圖”。
醫學詞匯大挑戰,雙語互動樂融融
“請看展板上的詞,‘戴口罩’‘多喝水’‘勤洗手’,您是否能用普通話準確讀出來?”服務隊結合醫學專業優勢設計了特色擺攤環節,15個常見健康相關用詞構成“闖關題庫”,答對3個及以上即可獲得小禮品。“既學了普通話,又懂了健康知識”據統計,該挑戰活動累計吸引150余人參與。參與者表示,他們通過游戲記住了醫學相關詞的普通話說法,同時也認識到了推廣普通話的必要性。
漢字真跡藏文化,趣味教學播火種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幾個字是什么意思嗎?”在紅領巾小課堂上,服務隊成員指著黑板上的甲骨文圖案問道。這是專為疏附縣阿亞格曼干村(4)兒童設計的“漢字與普通話”文化課程。服務隊成員運用動畫短片、組字游戲等形式,緊扣漢字文化脈絡,讓抽象的漢字變得鮮活。“每個漢字都有故事,說普通話能講好家鄉的事!”在紅領巾小課堂的結業儀式上,學生代表的發言道出了收獲。
服務隊用調研摸清需求、用游戲拉近距離、用課程播撒種子,讓普通話不僅成為溝通工具,更成為連接城鄉、傳承文化、助力振興的有力紐帶。正如服務隊成員日記中所寫:“鄉音里有鄉愁,普通話里有未來,我們要做的,就是讓這份未來更清晰、更溫暖......”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