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青少年探索自然里藏著的化學奧秘,讓知識更具吸引力和探索感,山東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小小科學家”科普社會實踐團隊走進淄博市科技館,開展“神奇的大自然”主題科普活動。活動通過趣味講解、互動體驗,為社區兒童打開認識自然、探索化學的窗口,帶來一場融合自然知識與探索樂趣的科普之旅,讓孩子們在奇妙自然故事中,激發對科學的熱愛。
煙霧泡泡奇,科學互動妙
在實驗環節,煙霧泡泡實驗是最受矚目的亮點。實踐團成員手持特制工具,將煙霧與泡泡液巧妙融合,輕輕一擠,泡泡便裹挾著白色煙霧緩緩冒出。孩子們看著泡泡,伸手輕觸,泡泡破裂的瞬間,煙霧如輕紗般散開,引得陣陣驚呼與歡笑。這個實驗不僅以奇妙的視覺效果展現了氣體與薄膜的物理特性,更讓孩子們直觀感受到大自然中云霧形成的相似原理,在趣味互動中悄然播下探索科學的種子。
泥模構烷烴,微觀奇妙觸
在手工環節,志愿者們帶領孩子們開展了甲乙丙烷橡皮泥模型制作活動。志愿者們先以生動比喻講解三種烷烴的分子構成,隨后,孩子們領取不同顏色的橡皮泥——黑色代表碳原子,白色代表氫原子,用牙簽作為化學鍵,小心翼翼地搭建模型。孩子們專注地將“碳原子”與“氫原子”精準連接,原本抽象的分子結構在指尖逐漸變得立體可觸。當一個個形態各異的分子模型完成時,孩子們舉著自己的作品互相展示,在動手實踐中直觀理解了甲乙丙烷的結構差異,也切身感受到微觀世界的奇妙秩序,讓化學分子不再是課本上的符號,而成為可以觸摸可以創造的“小宇宙”。

此次活動讓孩子們沉浸式感受自然中的化學魅力,在趣味探索中播撒熱愛自然、探索科學的種子,助力他們以好奇之心,持續解鎖大自然更多的神奇密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