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杭州市和平社區迎來一批年輕身影,他們來自江蘇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的 “基層治理賦能” 哈基咪實踐團隊,在和平社區開展了為期六天的基層治理輔助工作。和平社區是典型的混合型社區,既有建成 20 年的老舊小區,也有新建的商業住宅區,常住人口與流動人口比例約為 3:1,社區治理面臨多元主體協調難、公共服務供需錯位等問題。實踐團隊 3名成員均為工程管理專業本科生,此前已通過線上調研掌握了社區基本情況。以實際行動參與基層治理,為社區環境改善、事務推進添磚加瓦。以多樣化實踐行動,為基層治理注入青春活力。

在和平社區的一處辦公區域,哈基咪的成員陳宇豪等正專注于電腦前,幫助社區治理,他利用專業技能,協助社區梳理居民電子檔案。面對龐雜的人口信息數據,成員們逐戶核對、分類標注,將散落在不同表格里的居民訴求、服務記錄整合,讓社區工作人員查詢信息更便捷,為精準響應居民需求提供數據支撐。

另一個時段,社區內的便民服務站點里,哈基咪的志愿者陳宇豪等,化身 “水果切配師”。他們身著圍裙、佩戴手套,為社區老年食堂、便民服務點切配新鮮水果。從挑選成熟度合適的水果,到按需求切成均勻小塊,每一步都細致入微。這些切配好的水果,會出現在老年餐桌、社區活動中心,為居民日常添一份清甜,也減輕了社區食堂的備餐壓力。

社區人行道旁,哈基咪的 “紅馬甲” 志愿者們手持工具,專注清理樹坑與綠化帶雜物。烈日下,他們俯身撿拾煙頭、紙屑,鏟除樹坑內堆積的塵土與垃圾。遇到被隨意丟棄的共享單車,志愿者們合力搬到指定停放點,并在社區群里呼吁規范停車。一趟又一趟的巡查、清理,讓社區道路旁的公共空間恢復整潔,也帶動不少居民自覺維護環境。
這些實踐并非孤立。線上數據整理讓治理更高效,線下服務讓居民更便利,環境維護提升社區顏值,不同形式的青春行動,共同編織基層治理的活力網絡。二十余天里,沒有轟轟烈烈的 “大動作”,但社區電子檔案更清晰、便民服務更細致、公共環境更清爽,這些細微改變,正是基層治理 “繡花功夫” 的體現。
當青春力量與基層治理相遇,年輕人用各自擅長的方式,填補治理環節的小缺口。他們不求耀眼成績,只愿以點滴行動,讓社區運轉更順暢。這種 “嵌入式” 的實踐,不僅為基層治理帶來新視角,也讓青春在服務中找到扎根現實的成長路徑,悄然書寫著基層治理與青年發展的雙向奔赴故事。
未來,若能持續拓寬青年參與基層治理的渠道,讓 “線上 + 線下”“專業 + 志愿” 的實踐模式常態化,基層治理或許會因青春動能的持續注入,變得更有溫度、更具活力,而青年在基層磨礪出的韌性與擔當,也將成為社會前行的珍貴力量,讓基層治理的美好愿景一步步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