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
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
摘要
本報告圍繞痘姆古陶非遺技藝傳承展開社會實踐調研,通過實地考察、訪談、資料查閱等方法,探究其傳承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建議。
關鍵詞
痘姆古陶;非遺技藝;傳承;社會實踐
團隊成員
汪若涵
調研安排
- 時間:7月15日--7月25日
- 地點:痘姆古陶生產地、展示場館等
- 對象:痘姆古陶傳承人、從業者、當地居民、游客等
- 方法:實地觀察、深度訪談、問卷調查、文獻研究
二、調研目的
了解痘姆古陶非遺技藝的傳承現狀,包括傳承模式、面臨的困境等;探究其在當代社會的發展潛力與方向;為痘姆古陶非遺技藝的更好傳承與發展提供可行建議。
三、調研內容
1. 基礎設施與成果展示
痘姆古陶有專門的生產工坊,工坊內保留著傳統的制陶設施,如陶輪、窯爐等,部分設施經過改良以適應現代生產需求。同時,當地設有痘姆古陶展示館,館內陳列著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古陶作品,從古樸的生活用品到精美的藝術擺件,展現了痘姆古陶豐富的藝術成果與歷史底蘊。
2. 管理與運營
在管理方面,有專門的機構負責痘姆古陶非遺項目的整體規劃與協調,對傳承人的認定與管理較為規范。運營上,一方面通過傳統的手工作坊模式進行生產,滿足部分對傳統工藝有需求的客戶;另一方面也嘗試與現代企業合作,進行批量化生產與品牌化運營,但在品牌建設與市場拓展的系統性上還有所欠缺。
3. 宣傳與推廣
宣傳推廣形式較為多元,利用社交媒體平臺發布痘姆古陶的制作過程、作品圖片與視頻,吸引了一定的線上關注;也會參與各類非遺展覽、文化活動,在活動現場進行展示與講解,讓更多人近距離接觸痘姆古陶。不過,宣傳的覆蓋面和深度還有待提高,部分地區的群眾對痘姆古陶仍知之甚少。
4. 存在問題與挑戰
傳承方面,年輕一代對傳統制陶技藝興趣不高,愿意投身傳承的人數較少,傳承面臨斷代風險;生產方面,傳統手工制作效率低,成本高,與現代快消品市場的需求不太適配;市場方面,品牌影響力有限,銷售渠道較窄,主要集中在當地及周邊地區,難以拓展到更廣闊的市場。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1. 優勢與不足
優勢在于痘姆古陶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藝術價值,其傳統制陶技藝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具備較高的文化內涵與藝術魅力,在非遺領域具有獨特地位。不足則體現在傳承困難、生產效率低、市場拓展乏力等方面,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痘姆古陶的進一步發展。
2. 建議和發展思路
- 傳承方面:與當地學校合作,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開設痘姆古陶興趣課程,邀請傳承人走進課堂授課,培養青少年對痘姆古陶的興趣,發掘潛在的年輕傳承人。同時,建立傳承激勵機制,對積極投身傳承的個人給予榮譽與物質獎勵。
- 生產方面:在保留核心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引入現代生產技術與管理理念,對部分流程進行優化,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例如,采用新型窯爐技術,縮短燒制時間,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提高產量。
- 市場方面:加強品牌建設,設計獨特的品牌標識與形象,打造痘姆古陶的品牌故事,提升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拓展銷售渠道,利用電商平臺開設官方店鋪,開展直播帶貨等新型銷售模式,將產品推向全國乃至全球市場。
五、調研背景
痘姆古陶作為安徽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千年的歷史,它不僅是一種傳統的手工藝,更是當地文化的重要象征。然而,在現代化進程中,許多非遺技藝面臨著傳承危機,痘姆古陶也不例外。為了更好地保護與傳承這一珍貴的非遺技藝,開展此次社會實踐調研十分必要。
六、調研意義
通過此次調研,深入了解痘姆古陶非遺技藝傳承的實際情況,有助于為其傳承與發展制定更科學合理的策略,推動痘姆古陶在當代社會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同時也能為其他非遺技藝的傳承提供參考與借鑒,促進非遺文化的整體保護與發展。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