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鄉村文化振興,推動普通話在鄉村地區的深度普及,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語你同行”鄉村振興振興實踐隊奔赴海子街鎮安山村,開展以普通話推廣為核心的三下鄉系列活動。實踐隊以趣味互動為載體,將普通話推廣與手工文創相融合,激發村民參與熱情,為鄉村文化生活注入新活力。
籌備:為推廣注入“創意因子”
實踐隊提前謀劃,將普通話推廣與手工制作巧妙結合。隊員們利用課余時間,精心籌備 DIY 草帽、 DIY 手提包等手工材料,在制作過程中融入普通話元素,如在材料包貼上簡單詞匯、短語。同時,反復打磨推廣環節,設計趣味互動游戲,確保村民在輕松氛圍中學習普通話,為活動開展做足準備。
互動:普通話推廣邂逅手工樂趣
活動當晚,鄉村廣場熱鬧非凡。實踐隊與村民圍坐,開啟獨特的“普通話 + 手工”之旅。推廣環節,隊員們通過“詞語接龍”“方言轉普通話”等游戲,引導村民學說普通話。村民們熱情高漲,積極參與,原本羞澀的老人也在鼓勵下開口嘗試,現場笑聲、掌聲不斷。

(圖注:村民與實踐隊圍坐,參與普通話互動游戲,氛圍熱烈 )
手工制作時,隊員們手把手教村民繪制草帽、裝飾手提包,過程中用普通話講解步驟,從“顏料調色”到“圖案設計”,讓村民在實踐中自然運用普通話交流。村民們發揮創意,有的在草帽上繪出鄉村風景,配上普通話描述;有的在手提包寫上“鄉村振興”等字樣,傳遞對家鄉的期許。完成作品后,村民們自豪展示,用普通話分享創作思路,實現了從“學”到“用”的跨越。

(圖注:實踐隊隊員與村民一同進行 DIY 草帽、手提包制作,交流中推廣普通話 )
反響:文化賦能,點亮鄉村夜
活動尾聲,實踐隊為參與村民送上手工成果,村民們捧著 DIY 草帽、手提包,臉上洋溢著笑容。這場融合普通話推廣與手工創作的活動,不僅讓村民掌握了新技能,更搭建起溝通交流的語言橋梁。村民們表示,以前覺得普通話“不好學、用不上”,現在發現能在趣味活動中輕松掌握,還能通過手工表達心意,希望以后多開展。

(圖注:活動結束后,村民與實踐隊合影,手持 DIY 成果,記錄難忘時刻 )
此次三下鄉普通話推廣活動,創新形式、注重互動,以文化創意為翼,讓普通話真正融入村民生活。實踐隊用青春力量,既傳遞了語言文化,又豐富了鄉村精神世界,為鄉村文化振興添磚加瓦。未來,團隊將繼續探索多元模式,讓普通話推廣與鄉村發展同頻共振,助力鄉村繪就文化繁榮、生活美好的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