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劉玉梅 陳金宇)炎炎夏日,青春足跡遍布山河。東北石油大學油油子社會基層服務實踐團以“服務基層、助力治理”為宗旨,組織志愿者分赴四川、陜西、江西、安徽、黑龍江、河南、廣西及天津市共七省一市,圍繞山區支教、研學教育、醫療服務、社區及政務實踐四大核心領域,開展了一場覆蓋多元社會基層場景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聚焦基層實際需求,既致力于彌補偏遠地區教育資源短板、緩解基層醫療壓力、優化社區與政務服務,也在實踐中探索基層社會治理的有效路徑,為后續同類實踐積累經驗,以青春之力助力鄉村振興,服務社會和諧發展。
各小組立足當地實際需求開展專項服務:
支教組:微光匯聚,點亮山區教育路
7月9日至8月3日,微光公益第20期支教第四支隊在隊長陳金宇的帶領下,共15名志愿者前往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嘉川鎮尚武學校開展支教活動。
活動期間,陳金宇同學在7月14日組織全體學生與志愿者開展大掃除,凈化校園環境;與尚武小學校馮校長完成工作交接,通過啟動儀式明確支教目標與紀律,凝聚團隊與師生共識。
同時陳金宇同學負責全流程統籌管理,在校期間統籌140余名學生及14名志愿者的日常事宜,涵蓋物資采購分發、課表制定、活動安排等,每晚組織復盤會議,及時優化流程、解決問題,確保教學與生活秩序井然,同時處理應對各類突發緊急事件。
在教學與育人方面,他創新方法,深化教育成效,通過特色課程賦能成長,支教期間他擔任五六年級人文課教師,以“幽默化講解”為特色,通過生動案例與飽滿情緒調動課堂氛圍,讓歷史知識“活起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針對支教地學生存在的“起外號”、家庭關系復雜、金錢觀模糊等問題,他開設德心課,結合自身成長經歷,以“傷痕分享”的共情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三觀,讓教育更具感染力。
此外他長還在課后通過家訪深入了解學生家庭情況,針對性解決教育痛點,成功為2名困境學生進行助學金申請,緩解其求學壓力。持續關注學生行為習慣,通過德心課引導與日常監督,班級內“起外號”現象徹底消除,學生間關系更和諧。
研學組:行走中的課堂,傳承文化與技能 7月15日,馮思然同學作為班主任,在陜西省寶雞市帶領8-13歲共100多名孩子開啟了豐富的研學之旅。孩子們走進青銅器博物院,近距離感受歷史文化的魅力;體驗鳳翔泥塑非遺文化,親手觸摸傳統技藝的溫度。
研學過程中,馮思然既悉心照料孩子們的日常生活、關注學習狀態,又全程跟班參與應急救援基地實景演練,手把手教孩子們掌握自護技能。此外,她還協助專家開展關于集體意識、學習效率、校園欺凌等主題的課程,組織“夢想拼圖”“電影之夜”等趣味活動,并帶領孩子們參與采摘勞動,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成長。
醫療服務組:暖心護航,守護群眾健康 醫療服務組的成員分赴兩地,為群眾就醫提供服務。7月1日至8月3日,劉心彤同學在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人民醫院東區參與“導診達人,暖心導航”服務,為就醫群眾指引科室位置、解答掛號流程等問題,協助患者高效完成掛號、繳費等手續,緩解就醫高峰期壓力,同時參與健康義診與科普宣傳,發放健康手冊,講解疾病預防知識。
7月21日至8月2日,劉玉梅同學在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人民醫院開展志愿服務,協助患者有序就醫,引導使用自助機完成掛號、繳費、候診、檢查等全流程操作,用耐心與細心為患者就醫“減負”。
社區及政務實踐組:扎根基層,服務群眾顯擔當 社區志愿服務中,各地學子各展所長。7月14日至7月31日,王良同學在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勃利縣圖書館創新開展實踐活動,通過培訓兒童志愿者、設立“兒童督導員”制度及圖書導航工作臺等舉措,以兒童為紐帶帶動家庭了解圖書館,充分發揮圖書館的公共服務作用。7月15日至8月20日,劉喆喆同學在廣西桂林市靈川縣靈川鎮城西社區參與衛生與文化活動,提醒居民注重環境保護,制止焚燒秸稈、亂扔垃圾等行為。7月14日至8月1日,吳偉豪同學在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人民路街道辦社區擔任愛心托管志愿者,開展兒童心理溝通、安全急救及陪伴活動,帶領孩子們體驗非遺手工與科學實驗。
政務實踐方面,同學們積極投身基層治理。7月7日至8月7日,王義杰同學在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共青團原陽縣委參加“桑梓計劃”,擔任學生兼職干部,協助開展活動宣傳;8月4日至8月15日,苗津豪同學在天津市西青區王穩莊鎮小年莊村委會參與鄉村基層治理,解決群眾問題,落實政策;7月10日至8月25日,牟城燕同學在黑龍江省雞西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實習,配合部室工作,協助機關日常運轉與協調;劉心彤同學在結束醫療服務后,前往廬江縣石峽村村委會,協助服務群眾、整理檔案及慰問困難家庭,同時還在村圖書館協助整理圖書。
針對基層地區教育資源不均、文化傳承待續、醫療服務壓力等差異化需求,團隊采用“分組定點、精準服務”模式,讓志愿者在各自實踐地深耕細作。這種“分散化、寬領域”的實踐方式,既避免了跨區域協調成本,又能讓每個小組聚焦當地痛點。“我們不追求‘大而全’,而是讓每一份努力都扎根在基層治理的土壤中,這才是基層服務的價值所在。”
【關于東北石油大學油油子社會基層服務實踐團】 該實踐團專注組織大學生參與基層服務,以“因地制宜、按需服務”為原則,通過細分領域、分組實踐的方式,讓團隊成員在支教、醫療、社區服務等崗位上積累經驗。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覆蓋7個省份,形成了“小而精、專而實”的實踐特色。更多信息可關注學校實踐活動專題頁面。
此次暑期“三下鄉”活動,油油子社會基層服務實踐團以多元形式深入基層,在實踐中錘煉本領、服務社會,用青春力量書寫責任與擔當,為鄉村振興及基層服務貢獻了積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