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7月19日,華南師范大學書畫協會流墨實踐服務隊與信宜市懷鄉鎮懷鄉第一中學共同舉辦“流墨執筆,筑夢信宜”為主題的夏令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展示新時代中國青年的風貌和擔當,在學校學習課程之余學到更多有趣的知識,流墨隊藝體組組織開展了音樂舞蹈體育系列的特色課程。系列課程主講人由隊長層的劉靜、藝體組的李淑玲和王欣宇擔任。
本次音樂舞蹈系列課程由“英歌舞中揚熱血”、“詩韻傳聲”、“熱血足球”組成,主講人通過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無限魅力,以唱歌的方式引領同學們主動的熱愛古詩詞,通過傳統非遺舞蹈讓學生們了解中華優秀的非遺文化,通過體育趣味課讓學生們健康發展,熱愛鍛煉。在實踐中感悟中華優秀文化的魅力,課程內容的設計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以及他們的生理個性,牢牢地吸引住了學生們。
舞蹈系列課程的主講人是劉靜,她選擇了廣東的傳統非遺舞蹈“英歌舞”來作為授課內容。英歌舞,又稱“因歌”“鶯歌”,于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廣東省極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之一。其傳統表演形式是歌舞相融,以武為主、集體群舞。動作剛勁雄渾,舞姿豪放熱烈,搭配著富有節奏感的鑼鼓聲,構成了獨具特色的潮汕民間廣場舞蹈。
在課程設計上,劉靜首先通過一個介紹視頻引入英歌舞的主題。英歌舞有其基本握法、動作和技巧,劉靜通過一個闖關小游戲帶領學生親身體驗英歌舞的動作要領,邀請學生上臺展示。從而進一步的讓學生感受到了多姿多彩的文化魅力,深化了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的了解。

圖為流墨實踐服務隊劉靜上課。通訊員 劉靜 供圖
音樂系列課程的主講人是王欣宇,她選擇了中學生語文教材課本中的古詩《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為歌詞所改編的歌曲為授課內容。以詩為歌,通過將傳統古詩經典作為歌詞,并配上旋律,形成一首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乃宋代文豪蘇軾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詞開篇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以超逸之筆叩問宇宙,盡顯浪漫哲思;“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將人生況味與自然規律相融合,道盡豁達通透;“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更是跨越時空,把思念與美好祝愿傳遞給世間之人,字里行間,情韻深邃,文學價值極高。
在課程設計上,他先將《水調歌頭》等古詩的原文投影呈現,帶著學生逐字逐句朗讀。讀《水調歌頭》時,引導學生感受蘇軾把酒問月的灑脫與思念親友的深情,從 “把酒問青天” 的豪邁,到 “千里共嬋娟” 的溫情,讓字音韻律先在教室里流轉。接著,開啟 “識譜之門” ,把改編歌曲的簡譜展示出來,細致講解樂理知識,讓學生知曉一個音符停頓、一個節拍變化,都會讓歌曲韻味不同。等學生對簡譜有了基本認知,再一句一句帶唱,直至整首歌曲能順利的唱下來。讓學生們沉浸在 “詩與歌” 交融的意境里,感受音樂如何為古典詩詞添彩,對傳統古詩經典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圖為流墨實踐服務隊王欣宇上課。通訊員 王欣宇 供圖
體育系列課程的主講人是李淑玲,在體育系列課程中開展了“熱血足球——綠茵場上的青春”這門課程。在熱血足球課程中她選擇了大眾體育中的休閑娛樂類型的體育運動方式來進行足球課的講授。“體育”“趣味”是以體育運動的形式來開展游戲的趣味教學,最終達到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對運動興趣的授課目的。在熱血足球的課程中她選擇了“簡易傳球游戲”的教學形式來開展足球的興趣引導教學,引發學生對足球的興趣與運動動機。在課后學生們都表達了希望能夠進一步進行后續教學,在熱血足球中歡樂的足球運球過人基礎教學在整個炎熱的酷暑多了一份專屬于足球的趣味。
在2021年7月國務院發布“雙減”政策的背景之下,一些趣味活動的開展會給教學帶來很好的效果。通過趣味活動僅會使體育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而會使學生樂于參與并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從而也就抓住了學生的興趣,而趣味活動的核心就是興趣。
在課程設計上,李淑玲首先通過講解引起今天的主題“足球運球扣球過人”,通過簡易傳球游戲的形式來引起同學們對過人突破、攻守快速交換、進攻方對防守位置的思考,隨后在正式內容開始前引領同學們進行活動熱身,為課程的順利開展起保障。在本次足球課程中開設的是左突右閃的基礎技術練習,其中有雙腳打球+扣球變向、雙腳踩球+撥球變向、V字踩拉球等多種運球變向練習,學生通過練習掌握運球過人動作技巧,提高正面進攻能力。最后在課程的小場地比賽環節采用了接力運球變向的形式,大大激勵了同學們對足球運球變向的興趣,并且在運球的過程中穩定性也在不斷提高,足球運動是一項競技運動,有利于激發學生對該項運動項目的運動興趣,在課程開展中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可以充分體現了小組的團結與隊伍的凝聚力,學生也體會到了團體與個人是密不可分的,在鍛煉的同時也提高了小組之間的默契。

圖為流墨實踐服務隊李淑玲上課。通訊員 李淑玲 供圖
在音樂舞蹈體育系列課程中,學生們在歡笑聲中度過。課程設計有助于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與運用,主動加強身體鍛煉。 以青春之行助力鄉村振興,為非遺文化、學生的健康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為賡續中華文明傾注了青年力量。
撰稿人:劉靜 李淑玲 王欣宇
初審:孫樂
復審:蘇偉蘭
終審:張杰
來稿單位:華南師范大學書畫協會流墨實踐服務隊
日期:2025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