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重慶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青春飛揚・融情夏鄉”志愿服務隊在重慶市巫溪縣徐家鎮塘埡村的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圓滿收官。當日下午,總結大會在徐家鎮中心小學舉行。徐家鎮相關領導、村干部、學校師生、家長及全體志愿者齊聚一堂,共同回顧7天實踐中的溫暖瞬間。
大會伊始,《融情于課,愛撒鄉間》短片播放著7天的點滴:從隊員們帶著文具和教案走進徐家鎮中心小學,到書法課上的墨香、手工課上的布花、作業輔導時的耐心講解,這些畫面共同構成了孩子們暑期最鮮活的記憶。七天的時光里,隊員們通過課堂支教、走訪調研、文化互動編織起情感的紐帶,將城鄉情誼深深植根于這片山鄉沃土,種種鏡頭勾勒出教育幫扶與情感交融的生動圖景。
短片結束后,塘埡村駐村第一書記楊國勝發言:“志愿者帶來的不只是知識,是讓山里孩子看見更大世界的光。”他表示,希望重慶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在徐家站開展的暑期三下鄉活動能繼續延續下去,不僅助于推動教育振興,還希望通過對徐家鎮更多宣傳推動產業振興,共同為鄉村振興大業添磚加瓦。
隨后,與會領導為“逸師公益愛心課堂”優秀學員頒發榮譽證書,陳佳琪等孩子舉著燙金證書的模樣,成為現場最鮮活的成長注腳。
接著,優秀隊員代表鄧曉涵發言提到:“走街串巷做問卷時,王大爺拉著我們講塘埡村的故事,臨走塞給我們一袋自家種的李子;書法課上,孩子們用歪扭的字寫‘謝謝’,比任何獎狀都珍貴。”她提到走訪時村民遞來的熱茶、孩子們眼里的光,“這些讓我們懂了,鄉村振興不是口號,是把知識變成孩子們喜歡的樣子,把陪伴變成他們心里的光。”
圖為徐家鎮領導、學生代表和全體志愿者合影 李夢珂攝
這場總結大會,不是終點。正如優秀隊員代表鄧曉涵所說:“青春的腳印留在塘埡村的泥土里,而關于成長與愛的故事,才剛剛開始。”當志愿者們揮手告別,村口的老槐樹下,孩子們揮著的證書邊角,在夕陽里閃著光——那是鄉野間不滅的星火,也是未完待續的約定。
記者:楊璐僮
攝像:李夢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