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哲學學院“哲思溯紅魂,豫行踐初心”三下鄉實踐團隊積極響應號召,于6月26日至28日走進鄭州,先后探訪碧沙崗公園、二七紀念塔與二七"/>
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紅色資源是我們黨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的載體和結晶。習近平總書記對紅色資源保護利用高度重視,強調“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發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努力創造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績”。新時代新征程,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從中汲取昂揚奮進、團結拼搏的精神動力,對于新時代青年擔負起文化使命具有重要意義。
鄭州大學哲學學院“哲思溯紅魂,豫行踐初心”三下鄉實踐團隊積極響應號召,于6月26日至28日走進鄭州,先后探訪碧沙崗公園、二七紀念塔與二七紀念堂、河南博物院,以沉浸式實踐回溯抗戰歲月,觸摸中原紅色根脈,讓紅色基因在青春實踐中薪火相傳,讓初心使命在歷史探尋中愈發堅定。
一、緬懷先烈,致敬鐵血忠魂
6月26日,團隊成員探訪了碧沙崗公園。“碧血丹心照日月,沙場浩氣永留存”,作為鄭州這座城市承載抗戰記憶與英雄精神的重要地標,碧沙崗公園的每一處景致都鐫刻著歷史的厚重。實踐團隊懷著肅穆的心情踏入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莊嚴肅穆的北伐戰爭紀念碑,碑身之上“北伐陣亡將士永垂不朽”的鎏金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在向后人訴說著百年前將士們浴血奮戰的壯烈篇章。
沿著青石小徑前行,團隊成員看到了公園內的熱鬧景象。樹蔭下,幾位白發老人身著手持彩扇,字正腔圓地唱著豫劇選段,唱腔婉轉悠揚,引得圍觀群眾陣陣喝彩;不遠處的廣場上,一群阿姨穿著各具特色的服裝,邁著優雅的步伐練習走模特步,身姿挺拔,盡顯風采;還有幾位老人在空地上打太極,動作舒展柔和,一招一式間透著從容愜意,旁邊不時有孩童追逐嬉戲,笑聲清脆。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必須記住他們的名字,傳承他們的精神。”團隊成員鄭文文在參觀日記中寫道。離開前,全體成員在紀念碑前肅立默哀,向革命先烈深深鞠躬,用最質樸的方式表達對英雄的崇敬與緬懷。


碧沙崗公園紀念碑 陳思涵攝
二、追溯工運歷史,感悟奮斗初心
如果說碧沙崗公園記錄了戰爭年代的鐵血豪情,那么二七紀念塔與二七紀念堂則見證了工人階級的覺醒與抗爭。6月27日清晨,實踐團隊來到鄭州二七廣場,高達63米的二七紀念塔巍峨矗立,雙塔并肩的造型象征著工人階級的團結與力量,塔頂的鐘鈴仿佛仍在回響著百年前“勞工神圣”的吶喊。
走進二七紀念塔內部,“二七慘案”的歷史畫卷緩緩展開。1923年,京漢鐵路工人為反抗壓迫、爭取權利,掀起了震驚中外的京漢鐵路大罷工,卻遭到軍閥的殘酷鎮壓,林祥謙、施洋等革命烈士為了正義與真理英勇就義。團隊成員沿著展廊依次參觀,從罷工工人使用的工具、撰寫的宣言,到記錄慘案經過的文獻資料,每一件展品都承載著工人階級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在“林祥謙烈士事跡展”前,在場的每一位成員都深受震撼。
隨后,團隊前往二七紀念堂。這座始建于1923年的建筑,曾是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的召開地,如今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紀念堂內,團隊成員參觀了“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歷史陳列”,通過場景復原、多媒體演示等方式,更直觀地感受了罷工運動的歷史背景與深遠影響。“二七精神不僅是抗爭精神,更是團結精神、奮斗精神。作為青年學子,我們要把這種精神融入學習與實踐中,為國家發展貢獻青春力量。”團隊成員陳思涵在交流分享時說道。


團隊成員參觀二七紀念館 陳思涵攝
三、觸摸文化根脈,厚植家國情懷
紅色歷史是民族精神的脊梁,而傳統文化則是民族發展的根基。6月28日,實踐團隊走進河南博物院,在這座收藏了17萬余件文物的“中原文化寶庫”中,探尋中華文明的千年傳承,感受抗戰歷史與傳統文化的深度交融。
“泱泱華夏,文明薪火;中原腹地,文脈永續。”在志愿者講解員的引導下,團隊成員先后參觀了“夏商時期”“西周時期”等展廳,從距今8000多年的賈湖骨笛,到工藝精湛的蓮鶴方壺,再到氣勢恢宏的武則天金簡,每一件文物都展現著中原文化的燦爛輝煌。團隊成員重點了解了河南地區在抗戰時期的歷史脈絡——從鄭州會戰到豫西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從愛國志士的救亡圖存到普通民眾的支援前線,中原兒女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家園與文化,讓抗戰精神與傳統文化在這片土地上相互滋養、共同傳承。
“以前總覺得抗戰歷史離我們很遠,但今天在博物院里,看到那些帶著戰爭痕跡的文物,聽到那些發生在中原大地的抗戰故事,才真正明白‘家國’二字的重量。”團隊成員韓淑帆感慨道。參觀結束后,團隊成員圍繞“紅色歷史與傳統文化的傳承”展開討論,大家紛紛表示,要在銘記歷史的同時,汲取傳統文化中的智慧與力量,讓紅色基因與文化自信融入青春血脈。


團隊成員參觀博物院 陳思涵攝
四、以青春之我,踐初心之行
三天的三下鄉實踐之旅雖已落幕,但“哲思溯紅魂,豫行踐初心”的信念卻在每一位團隊成員心中愈發堅定。從碧沙崗公園的先烈緬懷,到二七舊址的工運追溯,再到河南博物院的文化探尋,團隊成員不僅重溫了波瀾壯闊的抗戰歷史,更深刻理解了“初心”的內涵——是先烈們為國捐軀的忠誠,是工人階級挺身而出的擔當,是中華兒女守護文化的執著。
作為新時代青年,“哲思溯紅魂,豫行踐初心” 實踐團隊將以此次活動為起點,把在實踐中收獲的感悟轉化為成長的動力,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傳承紅色基因,踐行時代使命,讓初心在行動中閃耀,讓理想在奮斗中綻放!


團隊合影 陳思涵攝
通訊員 韓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