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青禾鐵韻星火傳承社會實踐隊開展南京金磁社區宣講活動
7月16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青禾鐵韻·星火傳承”社會實踐隊奔赴竹鎮社區,開展“傳承鐵軍精神,活化紅色資源”主題宣講活動,為社區二十余名小朋友講述新四軍英雄何仿、羅炳輝的故事,讓紅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
活動伊始,實踐組員以互動問答點燃孩子們的熱情。“大家知道《茉莉花》是怎么成為經典民歌的嗎?”“羅炳輝將軍有哪些‘神奇寶物’呀?”一個個問題,像小小的火種,點燃孩子們對紅色故事的好奇。
為讓歷史更貼近孩子,團隊提前打磨內容,把厚重史料轉化成童趣故事。講何仿時,從孩子們熟悉的《茉莉花》旋律切入,講述14歲參加新四軍的何仿,1942年在江蘇六合金牛湖,冒著戰火走訪民間藝人,將地方小調變為傳世經典的經歷;講羅炳輝,圍繞“望遠鏡、馬燈、粗瓷碗”三件“寶物”,還原其在竹鎮指揮戰斗、守護百姓的細節——用望遠鏡偵察日軍動向,深夜借馬燈微光研究戰術,饑荒時把口糧分給孤兒,自身喝野菜湯……
宣講中,孩子們眼神滿是專注。講到何仿為護民歌“闖火線”,7歲孩子攥緊小拳頭;聽聞羅炳輝“把馬燈掛院外樹上,怕擾百姓”,孩子們小聲議論“將軍真好”。
實踐組員融入多元形式:展示《茉莉花》古今傳唱版本、竹鎮地形沙盤,播放戰斗場景音效,讓歷史“活”起來。《茉莉花》經典旋律響起,孩子們跟著輕哼,于音樂中感受革命文藝力量;看到羅炳輝戰斗示意圖,好奇追問“如何埋伏敵人”,組員便用積木模擬戰場,演示“金牛山伏擊戰”,將戰術智慧轉化為直觀知識。
“英雄問答”環節,孩子們搶著舉手。“羅將軍打仗怕不怕?”“何叔叔怎么找到那么多民歌?”組員微笑解答:“將軍也會怕,卻更怕百姓受苦!”“因他愛聽故事,更珍視這些珍貴文化呀!”簡潔對話,讓“勇敢”“責任”不再抽象——10歲琪琪稱“以后要護同學”,7歲小宇喊“要像羅叔叔幫別人”,紅色精神悄然住進孩子們心里。
此次宣講,是實踐隊“讓鐵軍精神走出舊址,走進生活”的嘗試。實踐組員談道:“原以為紅色故事距孩子遠,后發現講好細節、貼近日常,孩子們能懂且會感動。”何慶雯亦感慨:“見孩子們記筆記、哼歌模樣,方知‘傳承’非大道理,是小事里的觸動。”
活動尾聲,孩子們圍著實踐組員詢問“下次還來嗎”,社區工作人員點贊“這般宣講,給孩子種下家國種子”。實踐隊表示,未來會持續挖掘本土紅色故事,以孩子聽得懂的語言,讓更多英雄走進青少年內心,使鐵軍精神真正“活”于當代,成為連接歷史與未來的橋梁。
紅色宣講雖暫告一段落,傳承火種已點亮童心。正如孩子們所言“要當小英雄”,這份從故事生長出的信念,是對“傳承”的最佳回答——以青春之筆,講好紅色故事;以信仰之光,照亮成長之路,是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青禾鐵韻·星火傳承”實踐隊的初心,也是新時代青年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
(通訊員張詩麟)
三下鄉推薦
- 閩彣承傳文脈,童行守護根魂
- 7月28日至8月8日,青島工學院“閩彣童行——共護閩根暖伢計劃”實踐團深入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夏茂鎮,在洋元村、俞邦村及文昌宮等
-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