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廣東海洋大學“百千萬工程”云影浮生團隊走進知名企業凌豐集團開展交流活動。此次活動旨在推動學校與該集團深度合作,促進產學研融合,助力地方發展,同時聚焦企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為其提供支持。
初心:帶著問題來,為產業發展“把脈”
作為“百千萬工程”的踐行者,云影浮生團隊始終錨定一個目標:扎根地方、服務產業,用專業能力破解企業發展中的“急難愁盼”。此次參觀凌豐集團,成員們提前梳理了當地產業在“技術創新研發”“人才儲備”方面的痛點,準備了針對性的調研提綱,用交流探討為企業提供創新思路。

圖為云影浮生團隊在與負責人作簡要介紹。雷智聰 供圖
在永昌機械和凌豐集團負責人的分別帶領下,團隊走進永昌機械生產車間、產品展區,與一線技術人員和管理層在參觀時深入交流。團隊成員在參觀現場就技術細節與企業工程師展開了熱烈討論。通過實地參觀,云影浮生團隊不僅直觀感受到了企業的發展活力,更精準捕捉到了企業在“技術升級”“產品研發”“人才培養”方面的實際需求。

圖為云影浮生團隊在參觀產品展區。雷智聰 供圖
在初步的座談會上,談到凌豐集團作為“區域龍頭企業”“行業創新標桿”,在“ 炊具智能制造”領域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廣闊的市場布局。這與廣東海洋大學在材料科學、機械制造、市場營銷等學科的優勢高度契合,同時以廣東海洋大學陽江校區黨委委員、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兼教學科研部部長白浚宇為首的校方代表真摯的話語及務實的態度讓團縣委書記和企業代表方感受到了“真幫實扶”的誠意,思路越聊越寬,為雙方的合作埋下了堅實的伏筆。
深度探討:觸摸企業脈搏,碰撞創新火花
下午的座談交流會上,雙方圍繞“政產學研如何深度融合”展開了坦誠對話。凌豐集團羅經理分享了企業在技術設計層面的問題以及人才培養方面的需求,廣東海洋大學材料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尹東松和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副院長鄭海明分別介紹了學校在金屬材料研發與機械技術領域的科研成果與人才優勢,云浮市“學子歸巢”廣東海洋大學聯絡服務站指導老師王怡君亦參與其中,三方就上述需求共同擘畫了“政產學研”協同發展的新路徑。

圖為集團經理與學校老師就“政產學研”的合作深入交流。雷智聰 供圖
座談會上,企業技術人員強調的關于材料輕量化、機械壓力鍋設計與物理不粘三大技術痛點,這正是廣東海洋大學在“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與能源工程”的優勢所在,也與學校近年來的科研攻關方向高度契合,兩位副院長就三大痛點發表見解,與凌豐集團相約日后合作。
“高校的基礎研究能力與企業的市場轉化能力,是‘百千萬工程’中激活地方發展的重要動力源。”“與其零散解決幾個問題,不如搭建一個長期合作的平臺。”鄭海明副院長提出的想法,立刻得到企業響應。雙方一致認為,未來可在開展混合訂單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發展聯合實驗室等領域深化合作,讓高校智慧真正扎根產業土壤。
結語:以行踐諾,共繪發展新篇
從初衷為企業“紓困”,到最終走向“政產學研”協同,這次凌豐集團之行讓成員們深刻體會到:“百千萬工程”的活力,不僅在于解決當下的問題,更在于搭建長效的發展生態。云影浮生團隊將繼續當好“牽線人”,推動廣東海洋大學與凌豐集團的合作從“藍圖”走向“實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份“高校 + 企業”的合力,會成為激活當地產業的新動能,讓“百千萬工程”的成果真正惠及一方發展。

圖為云影浮生團隊與團縣委書記、企業負責人的合照。雷智聰 供圖
通訊員 陳名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