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連山,2025 年 7 月 30 日訊】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老齡事業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廣東財經大學“AI 繪旅”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于 7 月 23 日至 30 日赴清遠市連山縣蒙峒古村,圍繞“非遺活化、康養賦能、數字助老”三大主題開展為期一周的調研與服務實踐,助力當地文化振興與旅游業發展。


盡管方言差異和設備型號一度成為教學障礙,實踐團成員并未止步于“技術指導”,而是以“聊天拉家常”的方式耐心陪伴,主動為長者調試設備、清理緩存。團隊將數字助老從“單次慰問”升級為“陪伴式服務”,既解決了實際問題,也傳遞了溫度,讓智慧服務真正落到實處。
為響應古村非遺文化保護需求,AI 繪旅實踐團聯合蒙峒古村旅游公司,承接兩項影像制作與一項宣傳任務。
首先,團隊制作康養主題短片《山水畫卷·棲居蒙峒》,圍繞負氧離子康養環境與田園慢生活,展現游客在石板路上漫步、體驗傳統簸箕與青團制作、欣賞壯歌表演的沉浸式場景,深受粵港澳大灣區中老年客群歡迎。
其次,拍攝非遺科普短片《壯族婚禮紀實》,完整記錄傳統迎親、“開眉”成人禮、“長久飯”及“拜別禮”等環節,為壯族婚俗的保護留存珍貴影像。
第三,團隊以青春視角宣傳壯族民族服飾。通過圖文、短視頻與沉浸式體驗。吸引大量游客和村民參與,促進傳統服飾的認知度與情感共鳴。部分服飾圖案還被數字化歸檔,助力后續傳承。值得一提的是,實踐團在制作《壯族婚禮紀實》時引入 AI 技術,利用 AI 動畫補足素材不足的環節,極大提升了視頻的完整性與觀賞性,為非遺影像保護探索出“人文+科技”的新路徑。“穿上壯族傳統服飾的那一刻,感覺自己也成為了文化的一部分。”一位實踐團成員的體驗道出了古老非遺的魅力。
通過科技賦能與創意呈現,AI 繪旅實踐團正讓古村非遺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媒體聯系人:姚怡君
電話:19700200621
郵箱:19579761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