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袖足跡:憶往昔殷切囑托 看今朝創新發展
1996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德化調研時,曾深入協發建白瓷有限公司(陸升集團前身)考察,對企業發展提出殷切期望。2001年4月19日,已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再次來到德化調研,為陶瓷業發展指明方向:"要緊緊抓住陶瓷這一支柱產業,結構調整要圍繞特色來優化,并不斷向工藝縣發展。"二十余年后,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瓷之以恒"實踐隊循著領袖足跡,走進這家已發展為國際化陶瓷龍頭企業的陸升集團。在調研中,隊員們參觀了企業現代化的智能生產線,了解到其產品已遠銷全球50多個國家。企業講解員介紹,陸升集團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年產量達兩千八百萬件,正是對總書記當年"立足特色、創新發展"囑托的最好踐行。
陸升集團創始人和總書記合照 王晶攝。

基層踐行:鎮長重溫領袖寄語 書記嚴明調研紀律
在實踐隊與當地村干部的開營儀式上,德化縣三班鎮鎮長深情回顧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德化陶瓷產業的殷切囑托,隨后,蔡徑村黨支部書記徐瓊英結合基層工作實際,重點強調了學習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重要性,要求實踐隊成員在調研過程中嚴守紀律、力戒形式主義,以務實作風深入群眾、服務鄉村。實踐隊隊員們深受觸動,紛紛表示將珍惜此次實踐機會,在調研中錘煉作風,在服務中增長才干,以實際行動踐行青年擔當。
實業興村:小車間承載大夢想 家門口鋪就致富路
在蔡徑村黨支部書記徐瓊英的帶領下,實踐隊參觀了其創辦的福興茗玉瓷工廠。車間內,工人們正專注地進行拉坯、修坯、施釉、燒制等工序,每一道流程都井然有序,展現出德化陶瓷精湛的傳統工藝與現代生產的高效結合。村書記介紹道,創辦這家工廠不僅是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要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做實業"的囑托,更是踐行"服務基層、造福群眾"的初心使命。通過發展陶瓷產業,工廠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多個就業崗位,帶動周邊家庭增收致富,真正實現了"家門口就業"。隊員們深刻感受到,這正是基層干部以實際行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把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做好"重要指示的生動寫照,也為其他地區發展特色產業、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經驗。
工廠工人正在專注修坯 王晶攝。
古窯新生:月記窯火傳薪火 匠心永續守文脈
在走訪蔡徑村期間,村書記特別帶領實踐隊參觀了具有400多年歷史的"月記窯"遺址。這座依山而建的龍窯全長十多米,褐紅色的窯身如巨龍盤臥,7個窯門、33級階梯與33個窯目錯落分布,見證了四百年來無數匠人添柴燒窯的辛勤身影。村書記介紹,月記窯采用傳統柴燒工藝,窯溫最高可達1400多攝氏度,每次燒制需持續60小時,再經三天自然冷卻方能開窯,村書記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文化遺產”,我們守護月記窯,不僅是保存一段歷史,更是傳承生生不息的陶瓷精神——那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薪火相傳的文化自信。在她的講述中,隊員們深刻感受到,正是這種對傳統的敬畏與堅守,讓德化陶瓷在創新發展中始終保持著獨特的文化底蘊。
實踐隊員在月記窯合影 王晶攝。
通過此次實踐,隊員們深刻體會到德化陶瓷"傳統與創新并重,文化與產業共榮"的發展之道。大家紛紛表示,要將調研成果轉化為服務鄉村振興的實際行動,在新時代征程中傳承匠心、勇擔使命,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