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鄉野遺珠:美寶星火實踐團的三村調研與老屋保護宣講回響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浪潮中,傳統老屋作為農耕文明的生動注腳,承載著民族的基因與血脈,是不可替代的文化瑰寶 。它們不僅是鄉村歷史的見證者,更是鄉愁記憶的物質依托,其價值早已超越了建筑本身,是地域文化、傳統技藝與民俗風情的集合體現。保護老屋,是對歷史的尊重,是對文化傳承的擔當,更是鄉村實現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關鍵一環。
由此,2025年8月2日濱州醫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美寶星火實踐團緊跟時代步伐,以“三下鄉”實踐為契機,深入山東省萊陽市萬第鎮儒林泊村、水口村、南張夼村,用實際行動為老屋保護添磚加瓦,圍繞老屋保護開展實地調研與理念傳播,用青年行動為鄉村文化傳承注入活力,在新時代奏響鄉村文化振興的青春樂章 。

儒林泊村:用腳步丈量老屋記憶

實踐團首站進駐儒林泊村,師生們穿梭于錯落的百年老屋間,手持記錄工具細致拍攝建筑風貌、丈量構造細節,不放過每一處雕花、每一塊磚石的歷史痕跡。

在村史館內,隊員們緊跟講解員的步伐,邊聽老屋關聯的革命故事與文教歷史,邊快速記錄關鍵信息,將口頭敘事轉化為文字資料,系統梳理這些建筑所承載的紅色基因與文脈價值。
水口村:調研之外的深度文化對話

抵達水口村后,實踐團師生傾聽講解員講述村史,走進村中老屋,實地查看建筑現狀,感受紅色文化和歲月沉淀,重點記錄其在革命歷程與武術文化傳承中的獨特地位。

隨后,團隊師生與地蹚拳第七代傳人宋青春展開座談,詢問武術傳承與老屋保護的內在聯系,其中一位有武術基礎的隊員還參與到拳術展示中,在互動中感受傳統文化與鄉土載體的緊密關聯,為后續保護思路提供多元視角。
白楊樹下的宣講:讓保護理念走進民心

在水口村的白楊樹下,一場由實踐團主導、當地政府和村委支持的宣講活動熱鬧開場。隊員們自制宣傳冊,在宣講開始前分發給村民,圖文并茂的內容讓村民們看得入神。
宣講中,隊員們避開晦澀術語,用“老屋是咱們村的‘老寶貝’”“保護好了能傳代”等家常話,結合水口村的古村落特色闡釋保護意義;結合水口村特色和萊陽成功申報案例,向村民們解讀老屋申報保護流程;逐條解讀山東省和煙臺市的老屋保護政策,用“隔壁村老屋修好變景點”的外地案例,讓村民直觀理解保護帶來的長遠價值。

南張夼村:探尋老屋的當代生命力

實踐團在南張夼村的行動聚焦老屋與鄉村發展的結合點。隊員們走訪改造為農家樂的老屋,詳細記錄其外觀保留、內部改造的細節,思考經營者“老屋特色如何吸引游客”的做法;走進農耕文化展覽館,通過老物件與村民生活場景的對應,分析老屋作為文化載體的當代作用,為傳統建筑活化積累實踐經驗。
此次實踐中,美寶星火實踐團以調研為基、以宣講為橋,在三個村落里用具體行動踐行文化保護使命。從數據記錄到理念傳播,青年隊員們既展現了專業素養,更彰顯了守護文脈的責任擔當,為鄉村振興中的文化傳承貢獻了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