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下午,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海港尋聲實踐隊赴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對青島港退休工人呂師傅進行了深度訪談。本次訪談旨在通過老一輩碼頭工人的親身經歷,深入了解青島港的發展歷程和工作變遷,挖掘港口文化,傳承奮斗精神。
實踐隊隊員圍繞呂師傅的個人經歷、工作內容、技術變革等主題展開訪談。呂師傅于1975年進入港務局工作,先后從事裝卸、理貨等崗位,親歷了青島港從人工裝卸到自動化、信息化運作的巨大轉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碼頭作業以人力為主,勞動強度大、環境艱苦,一個班組二十多人協同作業,依賴鐵锨、杠棒等簡單工具。隨著技術發展,集裝箱運輸、自動化吊裝等新技術逐步應用,工人逐漸從繁重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港口運作效率大幅提升。
圖為呂師傅與隊員交談
訪談中,呂師傅提到了碼頭工人之間的協作精神和嚴格的管理傳統。他表示,青島港歷來重視安全生產和職工培訓,有著良好的企業文化,職工歸屬感強。隨著山東港口集團成立,青島港進入全新發展階段,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傳統裝卸作業模式已成為歷史。
此次訪談為實踐隊提供了大量一手資料,生動再現了青島港的發展歷程與工人群體的時代風貌。隊員們表示,通過此次采訪,不僅深入了解了港口運作的歷史變遷,也更堅定了傳承實干精神、記錄時代聲音的決心。未來,團隊將持續開展口述史采集工作,為研究港口文化、宣傳海洋強國建設留下珍貴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