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號召,7月13日,華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青馬啟航隊赴河源市紫金縣龍窩鎮,以“童心向黨 紅鏈助農”為主題,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本次社會實踐采用支教與調研雙軌并行的模式,以夏令營的形式為當地學生提供多元素質拓展課程,同時深入基層探索紅色文化與茶產業融合發展新路徑,助力鄉村振興。
童心筑夢,特色課程助成長
經與龍窩鎮 “三下鄉” 工作對接人溝通,團隊了解到當地兒童面臨 “看護難” 與 “發展難” 雙重問題。一方面,家長因工作難以有效陪伴監管,導致兒童存在安全隱患和電子產品沉迷風險;另一方面,當地文化服務設施供給不足,難以滿足兒童在興趣培養、視野開拓及綜合素質提升等方面的發展需求。針對此困境,團隊確立了以多元素質拓展課程為核心,構建暑期兒童關愛服務網絡的實踐方向。
團隊成員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緊扣兒童認知特點與成長需求,開設趣味手工、安全教育、知識拓展系列課程。趣味手工激發創造潛能,有效降低電子產品依賴風險;安全教育增強風險防范意識與自救能力,筑牢安全防線;知識拓展則跳出教材學習框架,開拓認知視野。三大課程協同發力,推動破解兒童暑期困境,助力全面發展。

圖為龍窩鎮小朋友用黏土創造冰淇淋。葉晴晴供圖

圖為青馬啟航隊成員指導小朋友種子育苗。葉晴晴供圖
此次公益班活動不僅在龍窩鎮兒童心中播下了求知的種子,更通過可復制、可持續的服務模式,為鄉村兒童關愛服務的常態化開展提供了鮮活樣板。
紅鏈助農,茶香紅韻探新路
團隊創新采用“線上+線下”雙軌調研模式,在支教期間同步開展問卷調研。結果顯示,當地群眾對紅色文化具有深厚情感認同,為紅色IP賦能茶產業奠定群眾基礎。團隊據此提出“國潮包裝設計”、“紅色文化形象打造”等方案,著力構建特色品牌體系,提升本土茶葉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圖為茶企老板帶領團隊成員參觀制茶過程。吳雨佳供圖
團隊成員深度走訪當地茶企,通過實地參觀茶廠與深度訪談,深入了解龍窩鎮茶產業發展瓶頸。紫金蟬茶口感獨特,具有“蟲咬蜜香”特質,但存在散戶經營為主、銷售渠道單一、品牌辨識度不高等問題,深陷“好茶難出山”困局。團隊據此提出“紅色IP+數字營銷+茶旅融合”發展方案,建議企業依托紫金蟬茶品牌優勢,結合紅色文化元素,構建“文農互融”的新型產業生態。

圖為團隊成員與龍窩鎮茶葉協會負責人展開訪談 吳雨佳供圖
與茶葉協會負責人深入交流中,團隊發現茶協在政府支持下,積極推動紅色文化與茶產業融合,助力企業拓展市場。協會立足龍窩鎮 “生態立鎮、產業強鎮” 定位,統籌專項資金,重點打造生態茶園和茶產業小鎮,同時協助企業拓展對外銷售渠道。針對茶葉季節性熱銷的特點,團隊積極建議協會推動當地茶企發展農旅融合新業態,通過“茶園+民宿”“茶園+研學”等模式延伸產業鏈,帶動農民增收。
青馬啟航隊用多元創意課程,為當地兒童暑期生活增色添彩,用“紅鏈助農”智慧,為龍窩鎮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思路。團隊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百千萬工程”的精神內涵,未來,他們將繼續秉持知行合一的擔當,在鄉村振興的熱土上書寫更多溫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