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白沙鎮,驕陽似火。2025年7月1日至8日,西南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青苗小分隊的到來,為這座古鎮增添了別樣的青春活力。一共13人的小分隊圍繞“紅色基因鑄魂,科技賦能白沙”主題,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三下鄉”活動,將文化傳承、科技普及與鄉村發展緊密結合,在實踐中書寫青春篇章。
一、探尋歷史古跡,傳承文化根脈
張爺廟,這座歷經數百年風雨的古建筑,是白沙鎮的文化地標。它為紀念三國名將張飛而建,飛檐斗拱,木雕石刻栩栩如生,承載著當地人對“忠勇”精神的認同。小分隊首站來到這里,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隊員們仔細觀察梁柱上源自民間傳說的紋飾、門窗上暗藏祈福寓意的雕刻,仿佛穿越時空,觸摸到了古鎮的歷史溫度。

二、走進酒廠企業,感受創新力量
白沙鎮釀酒史源遠流長,可追溯至宋朝,素有“西南第一酒鎮”的美譽。青苗小分隊成員來到江小白酒廠,見證了傳統與創新的完美交融。這里沿用本地富硒高粱、驢溪軟水為原料,在青石窖池發酵,傳承著古老的釀酒工藝。

三、開展主題宣講,傳遞知識情懷
在貴福廣場,小分隊舉辦的主題宣講活動熱鬧非凡。宣講環節,隊員們結合白沙抗戰時期支援前線的紅色往事,生動闡釋了“紅色基因”的當代意義。互動環節更是精彩紛呈,知識問答、投壺游戲、拼圖挑戰等活動吸引了眾多居民參與。

四、參觀美麗鄉村,見證振興成果
白沙鎮的美麗鄉村建設成果顯著,隊員們走在干凈的村道上,兩旁花木成排,白墻黛瓦的農院外,富硒大米、花椒等作物長勢喜人。

五、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
活動的最后,隊員們來到聶榮臻元帥陳列館。館內的文物和影像,生動展現了元帥從戰火中創建根據地,到建國后主持“兩彈一星”研制的光輝一生。看到元帥在艱苦條件下帶領團隊突破技術封鎖的事跡。

此次“三下鄉”活動,西南大學青苗小分隊不僅走進了白沙鎮的歷史與現在,更用青春力量連接了理論與實踐。紅色基因的傳承、科技賦能的探索、鄉村振興的實踐,讓隊員們深刻體會到年輕一代的成長與腳下的土地、身邊的人民緊密相連。這段難忘的經歷,將成為他們未來前行的強大動力。
(作者:西南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重慶江津青苗小分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