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調研“種業+農旅”融合發展的善厚路徑,蘇州城市學院云端田野實踐團于2025年7月14日奔赴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善厚鎮理想種業基地與陶店村,開展沉浸式調研,聚焦當地農業種植技術引進及產業發展模式,實地感受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的生動圖景。
上午,實踐團抵達善厚鎮理想種業基地,解碼種業振興的科技密碼。在負責人的引導下,隊員們近距離觀察到了種子精選、加工、包衣、質檢的全自動流水線,通過實地采訪工作人員,深入了解了有關選育優質蔬菜品種、科學種植、精細化管理相關情況。基地負責人詳解“全國蔬菜制種第一鎮”如何以科技重塑產業鏈,實現“種子按粒賣”的價值躍升。基地內配套建設的生活樓、員工宿舍等設施,不僅營造了優良工作環境,更通過完善福利體系增強員工歸屬感。
(圖1團隊成員走訪基地工作人員)
下午,實踐團轉赴陶店村,探究稻蝦共作、青梅經濟撬動農旅融合的發展密碼。隊員們實地調研陶店村水稻養殖技術,在培土工廠細致考察培土工藝,隨后跟隨負責人深入水稻培育大棚,系統了解預培水稻的科學原理及鋪盤播種、催芽管理等標準化流程。為實現綠色除蟲除草,基地創新采用稻蝦共作生態種養模式,形成“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良性循環,既提升水稻品質,又增加了收益;機械化插秧技術的普及,則大幅降低勞動力成本,提升了耕作效率。
沿龍潭古道南行400米,漫山青梅樹綴滿翠果。管理者向隊員們介紹青梅的管理與種植方式。據透露,村里正規劃依托青梅產業建設配套旅游項目,未來將實現“一顆青梅串起產業鏈,一片果園帶活鄉村游”的轉型目標。
(圖2管理人員向隊員們介紹青梅產地)
當日調研尾聲,實踐團隊員圍坐交流,深切感受到善厚鎮發展實踐為鄉村振興提供的鮮活樣本。從理想種業“科技賦能種業振興”,到陶店村“生態+產業”融合發展,善厚鎮以“種業強基、農旅拓路”的雙輪驅動模式,生動詮釋了“科技強鏈、產業興村、文明潤心”的深刻內涵。隊員們表示,此次沉浸式調研讓大家真切觸摸到鄉村振興的蓬勃脈動,未來將把善厚經驗轉化為青年視角的研究成果,為更多鄉村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