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駐西連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支持推動下,廣東醫科大學“微塵·心”公益團隊(下稱“微塵·心”)在7月4號來到西連鎮金土村,歷經十日陪伴,于7月13日溫情落幕。這場以知識為雨露、陪伴為沃土的夏日成長之約,為鄉村孩子們編織成長錦緞,也為公益寫下溫暖注腳。
守護與成長:鄉村校園里的暖心課堂與溫情瞬間
在本次 “三下鄉” 實踐活動中,“微塵・心”志愿者團隊走進鄉村校園,帶來了一系列充滿意義的課程與活動,用溫暖陪伴孩子們成長。性教育課程上,一場童趣滿滿的童話小劇場拉開了防性侵教育的序幕。老師用 “紅綠燈” 巧妙比喻身體的不同部位:“綠燈”代表安全區,“黃燈”是需要警惕的區域,“紅燈”則是絕對不可觸碰的隱私禁區。生動有趣的男女生生理知識講解,讓孩子們漸漸懂得 “身體是自己的,要學會珍惜與尊重”。在輕松愉悅的氛圍里,健康的性認知種子悄然埋下,靜待發芽。
防校園欺凌課上,老師結合真實案例,細致剖析了欺凌者的心理動機和被欺凌者的無助處境。她耐心教導同學們要做到 “三不”,讓“反欺凌”的意識像種子一樣在孩子們心中深深扎根。同時也叮囑大家,要在行動中守護校園安全,呵護彼此的身心健康。
急救課上,小老師認真講解心肺復蘇的要點,為孩子們講解如何正確包扎傷口、處理燙傷。還設置了情景演練:“如果小伙伴不小心發生呼吸道梗阻,該怎么做?” 通過實操練習海姆立克急救法,讓孩子們在親身體驗中記住關鍵步驟,把應對意外的”救命技能”真正刻進腦海。
“認識自己”主題課上,小老師先帶著孩子們復習了男女生的生理結構,隨后拋出問題:“男孩一定高個子嗎?女孩一定力氣小嗎?” 在熱烈的分享與辯論中,孩子們慢慢明白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不僅讓他們樹立了清晰的性別意識,更打破了固有的刻板印象。老師還引導孩子們思考生命的頑強與意義,在他們心中悄悄播下社會責任感與共情力的種子。
此外,“微塵・心” 志愿者團隊還精心策劃了辯論賽、寄生蟲安全教育、甲骨文課程與畫影展等特色活動。這些豐富多元的課程與活動,讓孩子們接觸到更廣闊的知識天地,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他們的思辨能力、健康意識與審美素養,全方位守護著他們的成長之路。
(圖為小老師在給同學們講解急救知識 胡倩嫰攝)
科學實驗課:喚醒對科學的向往
在整個活動中,“微塵・心”精心策劃了不少科學實驗,激起鄉村的青少年們的科學興趣。實驗小老師不僅為同學們揭曉了彩虹橋與火山噴發趣味實驗,也增添了制作紙杯投影儀和水中煙花的活動,同學們目光聚焦、認真聆聽。每當小老師講解結束,大家迫不及待動手操作起來。彩虹橋實驗區彩色泡沫如碎虹涌出,折射絢麗光暈;火山噴發實驗中,試劑調配后塑料瓶“咕嘟”響,紅黃橙“巖漿”噴涌,“迷你火山”綻放引驚呼;在紙杯投影儀實驗,孩子們裁杯、粘膠、繪上喜歡的圖案,借光的直線傳播,讓卡通“躍上”墻面,直觀光學現象激發科學好奇;炫彩小煙花實驗中,孩子們利用色素、牛奶、洗潔精化學反應,讓色彩瞬間綻放成“小煙花”。科學魅力深深吸引孩子,趣味實驗也讓知識不再晦澀,化作驚喜發現,點亮科學夢想。
(圖為學生正在做彩虹橋實驗 鐘杰衛攝)
明信片寄情:書寫溫暖聯結
夏令營尾聲,小滿老師開啟明信片環節。孩子們低頭思索,把對團隊的感謝、相處的不舍,以及七日歡笑感動,化作筆尖文字。小小的明信片,成了夏日溫情的“容器”,將人與人的聯結具象留存,讓離別情誼在紙面流淌,成為旅程珍貴紀念。“我們希望傳遞的不只是知識,更是給未來帶去改變的種子。” 團隊結語道。
“微塵·心”從校園而來,以七日時光為養分,澆灌鄉村孩子成長之花。雖然夏令營閉幕,但是課堂思索、實驗驚喜、音樂歡笑,都成為孩子成長財富,驅動團隊繼續傳遞愛心,助力更多鄉村少年在健康、安全、被尊重環境中成長。團隊成員期待下次相遇,讓微塵載愿,再赴繁花盛放,讓成長故事永遠延續。
(圖為服務隊成員與同學們合照留念 盧杏攝)
(通訊員 陳潤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