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朝陽行,薯興穩村路
青春朝陽行,薯興穩村路
近日,嶺南師范學院“朝陽行”突擊隊迎著晨光正式開啟《青春朝陽行,薯興穩村路》專題直播。主播以“走播”形式帶領觀眾漫步湛江吳川市黃坡鎮穩村,講述村莊的發展歷程、人文風貌與振興故事,讓晨光中的鄉村更顯生機與希望。
走進穩村:從村口到公共空間的幸福印記
直播從前往穩村的路上開始,主播指著身旁的鑒江介紹,這條寬闊的河流滋養著穩村。抵達村口,刻有“穩村”的大石頭格外醒目,這是愛國僑胞吳桂賢所題,旁邊還有一塊石頭刻著“穩村,給您穩穩的幸福”。主播由此引出穩村的發展奮斗史,解開村莊自信的密碼。
沿著村道前行,便到了星光球場。2003年,吳厚權老板獨自出資7萬元建成了這座球場,如今成了村里的“中心舞臺”:日常有村民跳廣場舞,大型村民集會、重要節日慶典、“穩村番薯”文化節、農產品展銷會等活動也常在這里舉辦,豐收時節更是熱鬧非凡,生動體現著穩村“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價值理念。球場周邊,村委會、電商直播站、幸福驛站依次分布,展現著村莊的治理活力與便民服務。
隨后,主播來到懷蘭大道。這條大道連通康皇路、八德路。八德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村里傳承的美德。大道右側是設施齊全的穩村小學,書聲瑯瑯中透著村莊對教育的重視。
人文穩村:從歷史傳說到精神傳承的文化根脈
走進懷蘭公園,一座金色雕像映入眼簾,主播介紹這是林懷蘭——中國引種番薯第一人。林懷蘭是明朝高州府吳川梅菉人,醫術高明,常到交趾國行醫,因治愈國王女兒的疾病獲信任。當時交趾國嚴禁番薯種外傳,林懷蘭深知番薯耐旱高產,能解國內糧食短缺之困,便在國王賜食時請求得到半節生番薯,藏在發髻中帶回國。出關時被查獲,守關將領感其大義放行后自殺。林懷蘭帶回番薯種在電白縣霞洞鄉試種成功,隨后在粵西推廣,逐漸傳遍全國,拯救了無數饑民。為紀念他,穩村修建了懷蘭公園和這座雕像。
繼續前行,平安路、發展路、幸福路的路名寄托著村民的美好祝愿;由破水塔改造的幸福塔,象征著村民積極向上、向往美好生活的態度。北宋時期吳川首位進士鞠杲的墓也在村中,墓旁有麒麟、萬馬奔騰等精美壁畫,體現著村民的進取精神。鞠杲路的存在,既方便了村民出行,也讓大家更直觀地了解當地歷史文化,傳承鄉愁。此外,主播還簡要介紹了法治公園,展現村莊的法治建設。
振興穩村:從產業發展到幸福生活的蛻變之路
直播中,主播穿插講述了穩村的“逆襲故事”。曾經,這里流傳著“有女不嫁穩村郎”的說法,2015年村集體收入僅6000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4000元,27戶貧困戶生活困難。而如今,憑借團結、拼搏、進取、和諧的“至德”精神,通過黨建引領、產業入駐、數字賦能,穩村實現了華麗轉身:2020年村集體收入達55.38萬元,村民人均收入2.7萬元,還榮獲“廣東十大貧困村創建名村”“湛江文明村”等稱號。
曾經,番薯5毛一斤還常爛在地里;如今,“穩村番薯”成了“湛江十大扶貧明星產品”,還開發出番薯月餅、年糕等“穩田香”系列產品,產業鏈不斷延伸。主播走到振興大道,路邊的稻田和水田正值水稻收割后種植番薯的時節,她熱情邀請屏幕前的觀眾12月來穩村參加番薯展。
從長壽路到熱鬧的穩村市場,村民熱情打招呼的場景透著淳樸;穩村幸福文化街的墻繪、康皇廟的石獅與八仙拜壽、天姬送子等壁畫,都展現著村莊的幸福圖景。
這場清晨的直播,不僅是一次對穩村發展成果的全景展現,更以青春視角解碼了鄉村振興的“穩村經驗”——以文化為根、以產業為脈、以奮斗為魂。當晨光與村莊的生機交融,當歷史與當下的故事碰撞,直播間傳遞的不僅是“穩穩的幸福”的生動實踐,更激發了人們對鄉村振興的關注與思考,讓青春力量與鄉村發展同頻共振,為更多村莊的振興之路提供了溫暖而有力的參照。
作者:彭愛嵐 來源:原創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薪火傳愛國,彩繪潤童心
- 江西財經大學現代經濟管理學院赴宜春市上高縣泗溪鎮基層服務踐行團于7月6日在洋港村童心港灣舉辦了一場愛心支教活動。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