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讓大家在親近自然、感受地域風情的過程中增進交流、陶冶情操。6月29日到7月13日,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三下鄉”富強民主隊的成員分別在各自家鄉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參觀家鄉人文風景,領略各地風土人情。
此次活動由隊長總策劃,在前期的準備階段,團隊召開了一次線上會議,明確了這次活動的目的,對隊員進行了安全教育和紀律要求,確保了活動不會對景點產生不好的影響。同時,通過線上打卡的形式確保了實踐的正常開展,激發了大家挖掘當地文化的熱情。

圖為縱棹園游覽示意圖唐炳京攝
位于揚州市的實踐團成員們參觀了當地的縱棹園。剛踏入園門,古樸典雅的氣息便撲面而來,曲徑通幽的回廊、錯落有致的亭臺、碧波蕩漾的池塘,構成了一幅極具江南水鄉特色的畫卷,讓大家瞬間沉浸其中。在導游的細致介紹下,大家了解到縱棹園始建于清代,歷經數百年的滄桑變遷,依然保留著諸多珍貴的歷史遺跡和園林景觀。沿著石板路前行,大家先后參觀了魚化龍橋、釣魚臺、八寶亭、花凈堂等標志性景點。通過實地的參觀和導游的講解,隊員們不但欣賞到美麗的園林風光,還加深了對水鄉文化的理解。

圖為八寶亭風景圖唐炳京攝
位于淮安市的實踐團成員們參觀了當地的堯想國文化旅游區。該景區以二十四節氣廣場為核心載體,通過建筑群展現農耕文明起源。進入景區,映入眼簾的是高大威猛的堯帝像,堯帝像高達數十米,屹立在廣場中央,目光深邃的凝視著遠方,讓人心生敬畏。沿著石板路前行,來到堯文化展示館,展示館內通過豐富的文物,圖片,文字以及多媒體展示手段介紹了堯帝的生平事跡。講解員詳細講述了堯帝“禪讓”“治水”“制歷”等傳說故事,以及堯文化中“仁愛”“勤政”“民本”的核心精神,讓參與者們對這位上古賢君的豐功偉績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除了靜態的參觀,景區豐富的互動體驗項目更是讓大家興致盎然。在堯文化體驗區,參與者們嘗試了古法釀酒、陶器制作等傳統技藝,親手感受上古時期的生產生活方式。在復原的堯帝宮殿場景中,隊員們體驗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模擬祭典”,切身感受古代禮儀文化的莊重與神圣。此次堯想國文化旅游區參觀活動,不僅讓隊員們近距離觸摸到了遠古文明的脈搏,更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深化了對堯文化的理解,讓大家在潛移默化中傳承和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圖為堯文化展示館潘玉涵攝
與此同時,位于鎮江市的隊員們參觀了當地的茅山。隊員們先來到茅山新四軍紀念館。館內豐富的歷史文物、珍貴的照片資料以及生動的場景復原,系統展現了茅山抗日根據地的斗爭歷史。隊員們在這里了解到新四軍在茅山地區開展游擊戰、抗擊日寇的英勇事跡,從艱苦卓絕的戰斗歷程到軍民魚水情深的動人故事。在烈士紀念碑前,隊員們整齊列隊,向革命先烈鞠躬致敬,表達深切的緬懷與崇高的敬意。在這之后,隊員們徒步走山道前往茅山上的道觀。踏入道院,古樸的殿宇依山而建,飛檐翹角在綠樹掩映下更顯莊重典雅。在道長的講解下,大家了解到茅山作為道教上清派的發源地,有著兩千多年的道教文化歷史。從九霄萬福宮到元符萬寧宮,每一座宮殿都承載著獨特的道教文化內涵,殿內的雕塑、壁畫、匾額等無不展現著道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核心理念。參與者們駐足凝視,認真聆聽著關于道教養生、哲學思想的講解,感受著這份歷經千年沉淀的文化魅力。部分參與者還體驗了簡單的道教禮儀,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體會著傳統文化的獨特韻味。

圖為茅山老子像遠景毛楨攝
至此,這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圓滿結束。通過這次活動,參與者們在自然與人文的交融中收獲頗豐。不僅欣賞了秀麗的山水風光,感受了當地文化的深厚底蘊,更接受了紅色歷史的洗禮,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通過親身體驗與深入感悟,大家對自己家鄉的文化內涵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也進一步增強了文化自信與愛國情懷。
作者:毛楨
學院: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聯系方式:18862637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