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繪夢傳遺”突擊隊三下鄉活動圓滿落幕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響應國家文化發展規劃和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廣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繪夢傳遺”百千萬工程突擊隊于2025年7月6日至7月12日赴廣州市增城區瓜嶺村開展文化振興實踐活動。團隊立足師范教育專業特色,創新構建“數字賦能+教育創新+藝術活化”三位一體的非遺傳承模式,通過現代科技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實踐路徑,在服務鄉村文化振興、促進非遺保護傳承和推動基層美育發展中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文化自信與責任擔當。
"七七"憶史緬先烈,走訪慰問傳薪火
在“七七事變”88周年這個承載著民族記憶的特殊日子里,團隊在當地村負責人的熱情帶領和協助下,懷著無比崇敬之情,專程走訪慰問了村中3位老黨員。輕輕敲開斑駁的木門,隊員們緊握著老黨員們布滿歲月痕跡的雙手,與他們促膝長談,并送上慰問品。他們堅定的眼神、飽含深情的講述,將那段艱苦奮斗的歲月和矢志不渝的入黨初心娓娓道來,讓隊員們在重溫歷史的過程中感受那份穿越時空的信仰力量。這份慰問不僅是對黨員前輩的敬意傳遞,更讓我們在歷史紀念日里,以最真切的方式銘記先輩付出,傳承紅色基因,為整個實踐活動注入了深刻的精神內涵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圖為走訪慰問活動時突擊隊師生與老黨員合影 許芳瑜通訊員攝
節氣為魂,巧手傳韻——竹編瓦繪課程結碩果
在本次實踐活動中,團隊創新開設的二十四節氣主題竹編畫與瓦片畫課程,成為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生動實踐。
非遺竹編課程以二十四節氣為創作主題,采用基礎的十字編織技法。在隊員們的指導下,26名青少年用靈巧的雙手將彩色竹篾編織成富有節氣特色的作品。簡單的十字交錯間,傳統工藝的智慧與節氣文化的詩意完美融合。
瓦片畫課程則讓廢舊瓦片煥發新生。24名參與者在瓦面上描繪出“立夏的西瓜”“冬至的雪人”“秋分的落葉”等生動場景。粗糙的瓦面與細膩的筆觸形成有趣對比,讓節氣故事以全新的藝術形式呈現。
兩門課程共吸引50名青少年參與。團隊充分發揮師范專業優勢,立足當地文化特色,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將廢舊瓦片、傳統竹編等鄉土材料與二十四節氣文化創新結合,打造出獨具特色的非遺美育課程。這種既扎根鄉土又富有創意的傳承方式,不僅精準對接了鄉村文化需求,更讓傳統技藝在當代煥發新生,為非遺保護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青春活力。

圖為非遺竹編畫課程突擊隊成員與瓜嶺村青少年合影 李帝株通訊員攝

圖為瓦片畫課后青少年與其成品合照 鐘小敏通訊員攝
樂動童心,智繪新意——奧爾夫音樂與AI繪畫課展奇思
團隊創新開設了的奧爾夫音樂與AI繪畫課程,通過傳統與現代的有機融合,為鄉村青少年帶來了別開生面的美育體驗。
奧爾夫音樂課程以“玩中學”為核心,通過拍手律動、樂器模仿、情景歌唱等趣味形式,讓參與者在互動中感受節奏與旋律的魅力。從模仿自然聲響到合作完成簡單合奏,孩子們在歡笑聲中釋放天性,不僅他們的培養了音樂感知力,更在協作中學會傾聽與配合,讓音樂成為連接心靈的紐帶。
AI繪畫課程為鄉村孩子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創意之旅。課程從“趣味料理”創作切入,隨即引導孩子們暢想未來職業,當AI將“葡萄披薩”“三十年后的我成為神廚”等天馬行空的想法變成真實圖像時,教室里充滿了歡聲笑語。隨后,隊員們帶領孩子們運用AI工具對瓜嶺古村照片進行藝術加工,讓熟悉的鄉土景致煥發新的美感。最令人難忘的是“超能力寵物”創作環節,會飛的小貓、能吐泡泡的小狗等奇思妙通過AI躍然紙上。過程中,隊員們特別注重培養孩子們的科技素養,通過生動案例引導他們思考“AI的邊界在哪里”,讓孩子們深刻理解“技術是工具,創意才是靈魂”的真諦。這不僅是一次藝術創作體驗,更是一次數字素養的啟蒙,孩子們在歡樂中學會了如何與科技對話,用創意點亮未來。
兩門課程動靜結合、相得益彰,既展現了傳統美育的感染力,又彰顯了科技創新的可能性,為鄉村文化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這種多元化的課程設計,團隊成功實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創新融合,為鄉村美育發展探索出新的路徑。

圖為奧爾夫音樂課程現場 李彩虹通訊員攝

圖為AI繪畫課后突擊隊成員與瓜嶺村青少年合影 曾樂如通訊員攝
墻繪添彩成文旅標識,三幅新作煥鄉村新顏
墻繪組的同學們頂著夏日暑氣,歷經連日趕工,先為村里幾面斑駁的老墻換上新顏——兩幅融入藝術巧思的作品一經亮相,便吸引不少村民駐足觀賞,收獲一致點贊與好評。看到墻繪帶來的文旅效應,當地負責人特別邀請突擊隊在民宿外墻上創作第三幅作品——以"瓜嶺"二字為核心進行藝術創作。同學們即刻響應,最終完成三幅共計26.5㎡的主題墻繪,不僅美化了村容村貌,更通過藝術語言傳遞童年夢想,為鄉村文旅發展增添了獨特的藝術吸引力。

圖為突擊隊繪制完成的第一面墻繪《童年紙飛機》 陳裕佳通訊員攝

圖為突擊隊與完成的第二幅墻繪《治愈的龍貓》合影 鐘心如通訊員攝

圖為第三幅墻繪《瓜嶺》二字打卡點 黃晶晶通訊員攝
古韻瓜嶺添歡趣,游園盛會暖人心
“古韻瓜嶺·趣享時光”游園會現場精彩紛呈,氣氛熱烈。開場時,“繪夢傳遺”百千萬工程突擊隊隊長致歡迎詞,拉開活動序幕。隨后,投壺、吹乒乓球、兩人三足、踩氣球及非遺植物拓印五大游戲攤位正式開放:孩子們在拓印攤位體驗植物浸泡、固定、拓印的樂趣,親手制作非遺作品;投壺區里,小朋友踮腳投箭的童真模樣惹人發笑;吹乒乓球與兩人三足項目中,親子、同伴搭檔協作闖關,將氣氛推向高潮。游戲環節結束后,成員們的舞蹈、粵劇表演與孩子們的即興才藝輪番登場,為活動畫上圓滿句號。活動尾聲,參與者憑印章兌換獎品,與團隊成員合影留念。這場游園會不僅讓大家在歡笑中拉近彼此距離,更在趣味互動中傳遞文化韻味,讓歡樂與溫暖留在每個人心中。

圖為游園活動后突擊隊成員與瓜嶺村青少年合影 李心雨通訊員攝
在瓜嶺村的實踐征程中,“繪夢傳遺”突擊隊以“繪夢”之筆描繪鄉村振興新圖景,用“傳遺”之心守護文化根脈。從走訪老黨員傳承紅色基因,到創新開展四次“非遺+”特色課程;從三面主題墻繪打造鄉村文化新地標,到非遺游園會激活古村文化活力,這群年輕人以“數智技術賦能+文化創新傳承”的雙輪驅動,讓傳統技藝煥發時代活力。七天的實踐雖已結束,但那些在瓦片上描繪的節氣故事、在竹編中編織的文化密碼、在AI畫作里躍動的奇思妙想,都將成為瓜嶺村最珍貴的夏日印記。這支青年隊伍以專業所長服務鄉村所需,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文化擔當。未來,“繪夢傳遺”突擊隊將繼續以青春之我、創新之我,在文化傳播與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書寫更多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