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青年學子對革命歷史的理解,賡續紅色血脈,7月9日,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紅耀紫薇’——抗戰烽火中的人民記憶尋訪團”奔赴陽澄湖江抗紀念館與太湖新四軍游擊隊紀念館,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以“行走的課堂”為理念,將實地參觀與深度調研訪談相結合,在歷史的現場觸摸烽火歲月,于人民的講述中感悟初心力量。
在陽澄湖江抗紀念館,一處“大樹下聽軍民抗戰故事”的沉浸式場景深深吸引了團隊成員。大家圍坐在仿真大樹旁,輕拉小聽筒,屏息凝神,仿佛穿越時空,與陽澄湖畔那段軍民同心、浴血抗敵的崢嶸歲月相遇。這不僅是歷史的回響,更是情感的直接碰撞。

圖為團隊成員專注聆聽那些在陽澄湖畔流傳的軍民抗戰往事。 錢婧 攝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墻上英雄人物歷史資料展板。 王紫晴 攝

圖為團隊成員觀看墻面投影播放的現代京劇《沙家浜》經典片段 王紫晴 攝
調研間隙,團隊成員主動向館內游客及周邊社區老人發放問卷,聚焦“蘇州抗戰烽火中的人民記憶”主題,深入了解紅色文化傳承現狀及其社會影響。在走訪一位老奶奶家中時,門楣上懸掛的“光榮之家”牌匾格外醒目。在隊員們的禮貌詢問下,老人熱情地取出珍藏多年的丈夫革命證件和榮譽證書,深情講述了那段承載著家族榮光的革命往事,為團隊的調研提供了彌足珍貴的鮮活史料。

圖為團隊成員走訪到一戶 “光榮之家” ,聆聽充滿熱血與奉獻的家族故事。 丁程樂 攝

圖為團隊成員專注參觀展柜里英雄的歷史資料。胡思語 攝

圖為團隊成員在實踐地點的合影 于思 攝
在接下來的實踐中,實踐隊將繼續循著歷史的足跡,深入更多抗戰遺址與村落,用鏡頭記錄斑駁的彈痕,用筆尖留存親歷者的口述記憶,讓那些在烽火中淬煉的軍民情誼故事得以更完整地傳承。同時,團隊也將把收集到的史料與故事整理成冊,通過校園宣講、線上展播等形式,讓更多青年觸摸到那段歷史的溫度,感悟人民與軍隊休戚與共的精神內核。
此次實踐不僅是一次對歷史的回溯,更是一場精神的洗禮。在陽澄湖的蘆葦蕩里、在太湖的漁船旁,隊員們真切體會到“兵民是勝利之本”的深刻內涵——正是無數百姓的支援與信任,為抗戰勝利筑牢了最堅實的根基。這些鮮活的“人民記憶”,終將化作激勵青年一代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的力量,讓軍民魚水情深的傳統在新時代持續流淌、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