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匠心工藝 探尋非遺魅力——湖北民族大學學子赴利川調研非遺柏楊豆干制作技藝
本網訊(通訊員和珍杰、石欣越、王鑰)為深入挖掘民族地區傳統技藝的文化價值,助力鄉村振興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6月27日,湖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豆香承柏韻”和“豆韻柏楊”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赴利川市柏楊鎮,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柏楊豆干制作技藝開展為期十天的暑期“三下鄉”活動,以青春力量賦能非遺傳承與鄉村振興。
走進百年工藝:從黃豆到非遺瑰寶
柏楊豆干距今已有300余年歷史,其制作工藝以“山泉浸泡、手工推磨、酸水游漿、炭火烘烤”為核心,憑借細膩口感與獨特風味成為柏楊地方特色飲食文化符號,于2011年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調研團隊深入柏楊鎮老街多家傳統豆干制作工坊,全程記錄柏楊豆干從選豆、磨漿、點鹵、壓榨、烘烤等12道工序。民族學學生王鑰在體驗手工推磨后感慨:“每塊豆干都承載著匠人對溫度、力道和時間的精準把控,現代機械難以替代這種人文溫度。”
探秘匠心傳承:從小吃到民族美食
柏楊豆干作為柏楊鎮的傳統小吃,從家庭小菜華麗轉身為享譽海外的非遺美食,其中離不開世代堅守制作技藝的非遺傳承人,是他們以一種極致專注的態度延續了文化與技藝的智慧結晶。
調研團隊對83歲的傳承人曾廣才老師傅進行了深入的訪談,對豆干制作技藝的歷史淵源、核心技巧、現代發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曾師傅表示:“希望柏楊豆干能走出柏楊,走向更遠的地方。”
學子心聲:在田野中讀懂文化根脈
“書本上的非遺終于‘活’了起來!”團隊成員何圓圓在調研日記中寫道。此次實踐不僅讓學子們感受到傳統技藝的魅力,更深刻體會到青年在文化傳承中的責任。據悉,團隊后續將形成系列調研日志與報告,并通過校園展覽、新媒體平臺推動柏楊豆干“出圈”。
作者:和珍杰、石欣越、王鑰 來源:湖北民族大學三下鄉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