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長江大學"抗大·樹梁"團隊在小悟鄉林業中學開啟第五天實踐課程。這座曾見證抗大分校烽火歲月的鄉鎮,今日因志愿者們的創新教學再度煥發文化生機。團隊延續"紅色鑄魂+學科賦能"模式,通過沉浸式語文課與紅色思辨課,構建起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
典籍守護者的生命課
志愿者以《尚書》守護者伏生為原型,設計"典籍永生"主題課程。通過展現這位秦漢學者冒死護書、口傳經典28篇的壯舉,引導學生對比昨日英語課《尋夢環游記》的"記憶永恒"主題,理解文化傳承才是真正的生命延續。角色扮演環節中,學生們化身秦代儒生,在模擬焚書坑儒場景中體驗守護文明的火種之艱,深刻領悟"文明不死,生命常青"的哲理。

圖為志愿者播放《典籍里的中國-尚書》(通訊員鄭若楠攝)
赤色烽火中的生命抉擇
下午的紅色教育課巧妙聯結本地抗大分校遺址資源。志愿者拋出核心命題:"為何先烈愿以短暫生命換取永恒價值?"通過對比伏生守護文明火種與革命者捍衛家國的不同選擇,引導學生發現二者共同的精神內核——對超越個體生命價值的追求。課堂播放了團隊在東校區文化節閉幕式獲獎劇目《破曉》的改編片段,讓五四青年的吶喊與當代學子的思考隔空共鳴。

圖為志愿者講解本地特色文化(通訊員鄭若楠攝)
數學科普志愿隊將"樹梁"精神與小悟鄉抗大分校紅色基因、傳統生命哲學有機串聯,形成"文明傳承-生命意義-家國擔當"三位一體的育人鏈條。這種創新實踐正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把紅色資源利用好"囑托的青春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