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粵農文創突擊隊滿懷熱忱,奔赴陸豐市博美鎮蛟溪村這片充滿非遺文化的沃土。隊員們懷揣著對傳統文化的敬畏與傳承文創的使命,開啟了一段探索西秦戲與博美飄色的文化之旅。此次行程不僅是一次學習,更是一場與歷史對話、與傳統交融的實踐,旨在挖掘非遺魅力,探尋傳統文化與現代的融合之道。
秦腔古韻傳百載,飄色奇巧耀千年
在西秦戲傳承基地,隊員們沉浸式感受這一古老劇種的獨特魅力。西秦戲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訴說著歲月故事。正線、西皮等豐富聲腔,或雄渾豪邁,或婉轉抒情,配合著剛勁有力的南派武功表演,一招一式盡顯傳統戲劇的深厚底蘊。而博美飄色則以精巧絕倫的力學構造驚艷眾人,景梗之上,孩童化身戲中人物,憑借絢麗服飾與靈動造型,在巡游中演繹經典故事,將民俗藝術的奇思妙想展現得淋漓盡致。
老匠傾囊授絕藝,新才凝神習精髓
活動中,非遺傳承人傾囊相授,將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傳遞給突擊隊成員。西秦戲老藝人親自示范唱腔技巧與撥琴方法,從發聲運氣到擊鼓,耐心糾正隊員們的每一個細節;博美飄色藝人則詳細講解飄色設計原理與制作工藝,從景梗搭建到人物裝扮,一一拆解其中奧秘。隊員們凝神聆聽、認真記錄,不放過任何學習機會,力求將非遺技藝的精髓銘記于心。
思維碰撞融新意,創新賦能煥生機
學習之余,粵農文創突擊隊與當地非遺傳承團隊展開熱烈研討,大家圍繞西秦戲與博美飄色的現代轉化,了解到西秦戲傳承人陳嘉明將短視頻玩法和戲曲傳播結合在一起,發布與戲曲相關的短視頻,還嘗試“多劇種唱法系列”,通過不同劇種的跨界體驗,吸引更多觀眾關注,讓西秦戲突破地域限制,被更廣泛的受眾所了解,同時,該劇將汕尾獨有的風土人情、民風民俗融入藝術表演中,實現了傳統戲曲與現實題材審美表達的有機結合,體現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的結合。通過創意構思,讓古老非遺以新穎的形式走進大眾生活,為其注入年輕活力。
滿載而歸啟新篇,非遺傳承踐初心
此次博美鎮非遺學習之行,粵農文創突擊隊收獲滿滿。隊員們不僅深入了解了西秦戲與博美飄色的文化內涵和技藝精髓,更明確了文創賦能非遺傳承的方向與責任。未來,他們將以此次學習為起點,將所學所悟轉化為實際行動,通過創新設計與多元傳播,讓博美鎮的非遺文化走出一隅,在新時代的舞臺上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踐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初心與使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