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深夜,曲阜師范大學實驗樓C區403室仍燈火通明。生命科學學院陳峻峰教授推開實驗室大門,將熱騰騰的煎餅放在操作臺邊——這是團隊連續奮戰的第72小時,他們正為“挑戰杯”省賽終審決賽沖刺光催化抗生素廢水處理裝置的最后調試。
正文:
▍ 技術破壁:從實驗室到綠水青山
項目“納米清源”的核心,是將二氧化鈦納米管陣列與石墨烯量子點復合,實現廢水光催化降解率98.7%的突破。為驗證實際效果,團隊帶著設備赴曲阜污水處理廠進行中試。化工專業研究生記錄下震撼一幕:原本泛著藥味的棕紅色廢水,經6小時反應后竟清澈見底,“廠長當場取樣送檢,檢測員連問三遍‘真是抗生素廢水?’”。
▍ 跨學科突圍:文科生的數據長征
隔壁工位上,經濟學院王洪煜團隊面臨更艱巨挑戰。為完成《山東省蔬菜育種產業鏈調研報告》,他們歷時8個月走訪97個村莊,1348份問卷堆滿半間教室。為獲取真實數據,在壽光蔬菜大棚幫農戶采摘整周:“當阿姨把記滿種子價格的賬本塞給我時,我才讀懂‘三環相扣’不僅是理論模型,更是農民攥在手心的希望。”
▍ 凌晨四點的曲園溫度
競賽籌備期間,校團委開設“導師會客廳”,材料學院退休教授劉振主動返崗指導。有次為修改機器人力控算法,他陪工學院團隊熬到凌晨四點,用教鞭指著白板上的公式笑言:“30年前我在這推導導彈軌跡,如今看你們搞核應急處置機器人——科技在變,曲園人‘犁牛精神’沒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