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里的“發光生物”:黑暗中的生命奇跡
在馬里亞納海溝11000米深處,水壓相當于1000頭大象踩在身上,溫度接近冰點,這里卻孕育著最絢爛的生命之光。燈籠魚頭頂伸出發光誘餌,吸引獵物自投羅網;管水母群聚成百米長的發光鏈條,用藍色熒光編織成捕獵大網;還有一種“吸血鬼烏賊”,遭遇威脅時會噴出含有熒光顆粒的黏液,在黑暗中制造迷惑敵人的“光霧彈”。
這些生物發光的原理多樣:有的通過體內化學反應(如螢火蟲素酶),有的依賴共生細菌,還有的能調節光線顏色。科學家甚至從中獲得靈感,研發出可應用于醫學檢測的“生物熒光標記”,以及能在黑暗中自動發光的建筑材料。
更令人驚嘆的是深海生物的進化智慧。有些魚類的眼睛特化出對藍光敏感的細胞,因為藍光在深海中傳播最遠;某些水母的發光器官能模仿月光,讓自己在掠食者眼中“隱形”。這些在極端環境下迸發的創造力,不斷刷新著人類對生命極限的認知。
作者:劉一格 楊高遠 王夢涵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時光拼圖:拼湊大學生活的斑斕碎片
- 站在畢業季的路口回望,才驚覺大學生活像一幅由無數細碎時光拼湊而成的拼圖。那些曾以為漫長的日子,早已悄然凝結成閃耀的記憶晶體,鑲
- 06-24